1 / 4
文档名称:

论宋代的税收征管制度及其启示.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宋代的税收征管制度及其启示.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宋代的税收征管制度及其启示.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宋代的税收征管制度及其启示
口王爱和郑志强
!摘要] 宋代建立了一套完整枕收监督制度体系,其主要内零包括对民赋薄籍的记录;完枕凭证、枕收账薄的记录以及官员对
锐收的报告和对官员锐赋征收的考核。这些枕收监份制度对我们健全账薄管理方法,完善凭证防伪措施、防范小金库
及严格官吏考核制度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代;祝收;征管;启示
[中图分类号] F 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1006 一50 24 (2007 )08 一0 180 一04
{作者简介} 王爱和,华东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郑志强,江西对经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江西南昌330013)
宋朝可谓中国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宋朝建国之初(太平兴国年间) 的
财政收人最低(为 1600 万贯)也达到唐朝的两倍,而到绍熙元年最高时达 6800 万贯,为唐
朝的 倍。①但由于冗兵、冗官、宗奉、郊费等花费,宋朝的财政支出也非常大,有历史记
载的北宋 7 次财政记录中,3 次盈余、3 次赤字,1 次盈亏平衡。②拮据的财政状况使宋王朝
必须千方百计增加收人,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税收。宋代税目繁杂琐碎,据不完全统计,
南宋时苛捐杂税名日最多时达六七十种,是唐朝的 4 倍以上。名目繁多的税赋也使现在流
行的各种舞弊方法在当时已是展见不鲜。包括重复收税、收税不开凭证、随意变更征税对
象等。如“(绍兴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将作监主薄范彦辉言州县凡遇科催,急于星火,或寄
外廊而专事侵偷,或任揽纳而专给虚钞。钞簿不销,致多挂欠。间遇州郡催督严紧,遂于民
间多端倍率上户则敦请赴县,待以酒肴而科借之。中下之户,不与朱钞,故已纳税赋,勒令
再纳。又最其下细民,则搜刷丁钱,诡立名项,曰补亏,口失收,日复撑,日排门。或人老不
除,或已除再籍。’,⑧为应付各种各样的舞弊行为,宋代设计出一套较为科学的税收征管体
系,即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这套制度也有其合理性
一、民峨薄接记录
中国古代历朝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是民赋簿籍,宋人更认为民赋簿籍和税赋的关系就
像庄稼和土地的关系:“盖薄书乃财赋之根抵,财赋之出于簿书犹禾稼之出于田亩也。”④宋
朝立国之初,鉴于五代战火初息,人口流离,簿籍散落的局面,宋太祖多次下诏整顿簿籍:如
“太祖建隆四年十月诏日: ‘⋯如闻向来州县催科都无账历,自今诸州委木州判官、录事参
军点检逐县。如官元无版籍及百姓无户帖、户抄处,便仰置造,即不得烦扰人户。令佐得替日
交割批历,参选日锉曹点检。,,G
各种簿籍的编制过程一般由下级向上级汇总,‘州县造夏秋薄之前先由乡司造草簿;
乡司造好草簿后,送县汇总。’,有关诸县造簿的具体做法如下:
,’( 天圣)三年七月,京西路劝农使言:点检夏秋税簿,多头尾不全,亦无典押书手姓名,
甚有揩改去处,深虑欺隐失陷税赋⋯⋯今乞候每年写造夏秋税薄之时,置木条印一,雕年
分典押书手姓名,令佐押字。候写毕,勒典押将版簿及归逃薄、典卖析居割移税簿,逐一勘
同,即令佐亲写押字,用印记讫当面毁弃木印。其版薄以青布或油纸衬背津般上州请印,本
州干系官吏更切勘会,委判勾官点检。每十户一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