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课程内容电子技术基础II(40学时)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康华光考试课分数:考试占70-80%,作业占20-30%。作业:在每章结束后下一堂课时交,具体安排请各班学习委员同辅导老师商量。主讲:李锋******@:周爽******@******@.*第一章绪论**电子管*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早期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逐渐被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所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晶体管**晶体管历史及重要里程碑1947年12月16日:威廉·邵克雷(WilliamShockley)、约翰·巴顿(JohnBardeen)和  沃特·布拉顿(WalterBrattain)成功地在贝尔实验室制造出第一个晶体管。1950年:威廉·邵克雷开发出双极晶体管(BipolarJunctionTransistor),这是现在通行的标准的晶体管。1953年:第一个采用晶体管的商业化设备投入市场,即助听器。1954年10月18日: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TR1投入市场,仅包含4只锗晶体管。1961年4月25日:第一个集成电路专利被授予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最初的晶体管对收音机和电话而言已经足够,但是新的电子设备要求规格更小的晶体管,即集成电路。1965年:摩尔定律诞生。当时,戈登·摩尔(GordonMoore)预测,未来一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年翻一倍(10年后修正为每两年),摩尔定律在ElectronicsMagazine杂志一篇文章中公布。**1968年7月: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从仙童(Fairchild)半导体公司辞职,创立了一个新的企业,即英特尔公司,英文名Intel为“集成电子设备(integratedelectronics)”的缩写。1969年:英特尔成功开发出第一个PMOS硅栅晶体管技术。这些晶体管继续使用传统的二氧化硅栅介质,但是引入了新的多晶硅栅电极。1971年:英特尔发布了其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4004规格为1/8英寸x1/16英寸,包含仅2000多个晶体管,采用英特尔10微米PMOS技术生产。1972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个8位处理器8008。1978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款16位处理器8086。。1978年:英特尔标志性地把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销售给IBM新的个人电脑事业部,武装了IBM新产品IBMPC的中枢大脑。1982年:286微处理器(全称80286,意为“第二代8086”)推出,提出了指令集概念,即现在的x86指令集,可运行为英特尔前一代产品所编写的所有软件。286处理器使用了13400个晶体管,运行频率为6MHz、8MHz、。1985年:英特尔386™微处理器问世,,是最初4004晶体管数量的100多倍。386是32位芯片,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即它可在同一时间运行多个程序。1993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问世,含有3百万个晶体管,。1999年2月:英特尔发布了奔腾·III处理器。奔腾III是1x1正方形硅,含有950万个晶体管,。2002年1月: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推出,高性能桌面台式电脑由此可实现每秒钟22亿个周期运算。,含有5500万个晶体管。**2002年8月13日:英特尔透露了90纳米制程技术的若干技术突破,包括高性能、低功耗晶体管,应变硅,高速铜质接头和新型低-k介质材料。这是业内首次在生产中采用应变硅。2003年3月12日:针对笔记本的英特尔·迅驰·移动技术平台诞生,包括了英特尔最新的移动处理器“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全新的移动优化微体系架构,,包含7700万个晶体管。2005年5月26日:英特尔第一个主流双核处理器“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诞生,,采用英特尔领先的90纳米制程技术生产。2006年7月18日:英特尔安腾2双核处理器发布,采用世界最复杂的产品设计,。该处理器采用英特尔90纳米制程技术生产。2006年7月27日: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诞生。,采用英特尔65纳米制程技术在世界最先进的几个实验室生产。2006年9月26日:英特尔宣布,超过15种45纳米制程产品正在开发,面向台式机、笔记本和企业级计算市场,研发代码Penryn,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