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方案.doc

上传人:771635255 2015/1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昆明市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工作方案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昆政办〔2010〕1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拟定的《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和《昆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具体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联系。
二○一○年七月五日
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改变我市建筑垃圾简单粗放的处理方式,鼓励企业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避免建筑垃圾简易处置造成的土地占用、环境污染、土壤结构破坏、地表沉降等问题,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等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关闭滇池流域
“五采区”、城中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昆明市主城四区、呈贡新区、三个开发(度假)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建筑垃圾的排放、清运、中转、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拆迁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包括建筑废弃物和工程弃土,根据用途分类如下:
(一)以废混凝土、废砖、废沙灰为主的建筑垃圾称为建筑废弃物。
(二)以弃土、余泥为主的建筑垃圾称为工程弃土。
建筑废弃物以资源化处理为主,工程弃土以回填、复垦、覆土绿化为主。
第四条  建筑垃圾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坚持规范化,产业化的有序发展方向,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五条  建筑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逐步提高资源化利用率是建筑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建筑垃圾减量化是在拆迁、建设等过程中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以建筑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再生产品制造。
建筑垃圾无害化是对不适合资源化利用的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六条  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有偿服务,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收费标准和具体办法。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是建筑垃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确保全市建筑垃圾管理、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有序和协调开展;负责建筑垃圾相关的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按属地化原则负责管理和监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负责建筑垃圾排放、清运、中转、处置的管理和监督,监督建设单位按规定采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措施,查处违规排放、清运、中转、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
市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遇到的技术问题,负责组织编制相关标准、规范,负责落实职责范围内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品的优惠政策。
规划、国土、发展和改革、环保、公安、交通、防震减灾、工商、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调做好建筑垃圾处理、相关企业和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运营
第八条  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规划与布点以不占用耕地、林地为原则,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九条  根据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及分布状态,兼顾现实与长远,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规划与布点分规范性和过渡性两种。
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建设和运营应当坚持企业投资、政府出台政策扶持、试点和示范先行的原则。
第十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发展和改革、环保、公安、交通、防震减灾等部门负责落实规范性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选址。
第十一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示范工程运行期为5年。示范工程必须坚持规模化、规范化的建设与运营模式。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积累经验,带动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的开展。
示范工程运行期满后按有关规定实行特许经营。
第十二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以招投标的形式确定规范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投资人,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授予其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特许经营权。
第十三条  规范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应当同时配备固定式、半移动式和移动式处理设备和手段,满足不同性质、规模和区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需求。
第十四条  各区(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区(县)规划、国土、发展和改革、环保、公安、交通、防震减灾等部门提出本辖区过渡性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选址意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核准,核准期限为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