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以读促思,思中悟情——《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课文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人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文章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含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我们中路铺中心小学“以读促思,思中悟情”的教研主题。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四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相守的场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在教学第一个场景时,我充分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朗读,从而领悟到鸟儿和树之间的深厚友情。如: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课文中也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师:谁来告诉我,你从文章中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师:我听出来了,你把“天天”这两个字读得很重,为什么呢?师:我建议你把“天天”读重一点儿,这样更能表现他们是好朋友,不信试试看。天天给树唱歌,说明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们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幸福吗? (生:幸福)师:那请你带着这种幸福的感觉再读读这句话,谁再用幸福的语言给我们读一读?     在教学第三个场景时,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如:师: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师:他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哪些询问的话呢?(生读)师:小鸟满以为自己能马上见到阔别已久的伙伴,没想到却只看到了光秃秃的树根时,他是怎么问的?(点人读)师:小鸟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焦急)师:那你带着这种焦急再读一遍(我听出来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是小鸟想急切地获得大树的讯息)师: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师:你是真的很焦急。树根告诉小鸟大树被拉去了山谷,小鸟跋山涉水,找到了工厂里的大门,他是怎么问的?(点人读)师:此时,小鸟,你的心情怎样?(焦急、担心)我觉得小鸟此时应该是更加担心更加着急,你觉得了呢?师: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使我们感觉你更加着急呢?师:我听出来了,你的语速加快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了。谁再来试试?(生读)师:一个“在哪儿”,一个“您知道吗?”包含了小鸟多少的渴望啊!师: 当小鸟得知朋友大树已被做成了火柴,奋力飞向拥有火柴的小姑娘身旁时,他又是怎么问的呢?(点人读)师:小鸟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