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尿素,学名碳酸二铵,含氮量在44%~46%之间,缩二脲应≤%~%。目前是我国固态氨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理化性质比较稳定,纯品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体或小颗粒,内加防湿剂,吸湿性较小,易溶于水,为中性氮肥。尿素养分含量较高,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最适合作追肥,特别是根外追肥效果好。尿素施入土壤,只有在转化成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由于存在转化的过程,因此肥效较慢,一般要提前4~6天施用。同时还要求深施覆土,施后也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氮素淋至深层,降低肥效。尿素根外追肥时,尤其是叶面,对尿素中的营养成分吸收很快,利用率也高,增产效果明显。喷施尿素时,对浓度要求较为严格,%~2%,%左右,%~%,%~%之间。对于生长盛期的作物,或者是成年的果树,施用尿素的浓度可适当提高。施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为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一般低于2%,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种肥时,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切不可用尿素浸种或拌种。2、%时,不可用作根外追肥。3、尿素转化成碳酸氢铵后,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因此,要深施覆土。尿素的性质和施用方法1、成分与性质尿素含氮量46%,是固态氮肥中含氨量最高的一种氮肥。尿素在造粒过程中,若高温(高于133摄氏度)处理,会产生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对作物种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尿素易溶于水,20摄氏度时,100公斤水中可溶解105公斤尿素。 2、在土壤中的转化尿素施入土壤后,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并能被土壤胶体吸附,吸附的机理是尿素与粘土矿物或为腐殖质以氢健相结合。尿素在土壤中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呈中性,水分适当时,温度越高,水解越快,在10摄氏度时,需7—10天,20摄氏度时4—5天,3摄氏度时,只需2天就能完全转达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很不稳定,所以施用尿素也应深施盖土,防止氮素损失。尿素是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破坏作用。 3、施用方法尿素适用于各土壤和各种作物,它可以作基肥和追肥,因为尿素的含氮量高,在水解过程中施肥点附近NH4+浓度剧增,使土壤中PH在短期内升高1—2个单位,故会影响种子发芽或幼苗根系生长,严重时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如作种肥施用,须和干细土混合施在种子下一定的距离,避免肥料和种子直接接触,还要控制用量,。尿素含氮量高,用量少,一定要施得均匀;无论作基肥或追肥,均应深施覆土,以避免养份损失,尿素的肥效比其它氮肥约晚3—4天,因此作追肥时应提早施用。尿素是电离度很小的中性有机物,不含量副成分,对作物灼伤很小,并且尿素分子较小,具有吸湿性,容易被叶片吸收和进入叶细胞,所以尿素特别适宜作物根外追肥,%。—,每隔7—10天喷一次,一般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