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凭祥壮族传统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凭祥壮族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7/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凭祥壮族传统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凭祥壮族传统文化【摘要】:凭祥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自古以来,凭祥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骆越人生活的家园,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凭祥市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民歌、山歌、舞求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是民间山歌,民间民族舞求等。【关键词】:凭祥市,壮族,壮族传统文化(一)、凭祥市壮族传统文化1、传神的歌圩文化:凭祥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爱唱山歌的****俗,传统的村里人常常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歌坡达五十一处,山歌的种类达七种,主要有:《放牛歌》、《纳勒歌》、《拜山歌》、《怀胎歌》、《祝寿歌》、《四季歌》、《情歌》。山歌内容广泛,而以情歌为主,还有盘歌、猜迷歌、故事歌等。山歌曲调悠扬支听,音律独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2、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凭祥壮族民间舞主要有舞求舞,它是一种古老巫术仪式舞,是一种民间独特的舞蹈,广泛流传于中越边界一带壮乡村寨。解放前,每到秋后,粮食归仓,各村屯舞巫师聚集一起,跳舞求,以求来舞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舞求动作优美,内柔外刚,造型幅度大如“行马仰望”、“跑地抖铃”、“踏步转舞”等,加上铃声、琴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乡土气息深厚。解放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这种民间民族舞求几近失传。3、多彩的饮食文化:凭祥市壮族人民主食大米和玉米,喜吃腌制的酸食,如酸菜、酸粥等,以吃猪红、羊红、生鱼片为佳肴。艾糍粑、棕子、五钯糯米饭、生血、生鱼、酸肉、沙糕、糯米饼、蒸粉等都壮族群众爱吃的食品。4、奇异的风俗****惯文化:凭祥市壮族男人大都好喝酒****惯以汤匙敬酒,一醉方休,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农村男女青年的婚嫁时,还保留着婚后分番(即不落夫家)。此为凭祥农村特有的陋俗。不仅壮族新娘如此,就连汉族新娘也如此。婚后逢年过节,或农忙时,夫家才来接回新娘小住几天,直到将要分娩为止。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这种陋****已经渐渐改变。殡葬盛行二次葬礼。每年拜祖坟的日子,壮族人民大都以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5、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凭祥当地传统节日,除了内地各民族一样有着过小年、大年和元宵节等****俗外,还有几个比较特色的节日。即吃立节、佛生节、天祈节、尝鲜节。(1)吃立节。每年的农历正二十九日,凭祥边境地区的人们总要杀鸡、杀鸭、宰猪。采野艾糍粑,蒸糕点,蒸糯米饭等,热闹得像过春节一样。这个节日叫“吃立节”,是一个纪念历史灾难的日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据史料记载,法军攻陷谅山时正是光绪十年腊月二十九日,中法战争结束后,壮族边民们痛定思痛,为了子孙后代牢记国破家亡的深仇大恨,便将这一奇特的年俗沿袭至今。(2)佛生节。相传四月初八是敷佐伯冯三界诞生日,乡村民众此日上山采摘银花、艾叶青等拌制糯米粑,说是吃此糯米粑后,能除疾健身。又传,此日为牛魔王生日,乡下农民均用糍粑喂牛或将糍粑贴在牛角上以示酬劳耕牛,是日忌使牛役耕。(3)天祈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相传为花圣母神旦,人们做米粉、糯米粑,带上酒肉到神庙去求神拜佛,求神拜佛保佑行福。民间此日翻晒衣物,用滴有畜血的纸插在田间以避畜害和自然灾害求丰收。农家还用芭蕉叶、莲藕叶喂牛。(4)尝鲜节。与其他有约定的传统节日相比,我们凭祥壮民过十月节可以说是独具一格。各家在十月时不规定哪一天,各自到田间剪回七八成熟的糯谷穗,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