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亲自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用教学用的三角板和学生用的三角板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出这两块三角形是否相似,再让学生自己操作: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判断出两块三角板相似的结论。然后,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对于任意的两个给定了对应两组角的三角形,该怎样来判断出是否相似?学生再次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节课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测量过程中避免不了误差,从而使得探索过程中有些学生得不到相应的结果,最后还是由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感觉虽有学生操作,但还是依照着老师的要求;还有一些学生操作计算速度较慢,没有等他们探索操作完成,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得出结论。所以,本节课的探索情景的可操作性还是有些不妥,需要再好好考虑二、教后反思1、优点:(1)、教学目标和定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强化训练;(2)、图形变化的巧妙设计通过一个基本图形,转化出6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在引导学生考虑如何变化的时候,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3)、学生练习充分,形式多样对应关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但要求掌握。所以训练在本节课得到了重视。让学生在得出三角形相似后,找出3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在有公共边的图形下引出了“比例中项”。2、不足:(1)、自我监控和调节不到位注重了让学生多说、多练,但学生写的怎么样,没有及时反馈。这就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反应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