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从接受美学视角浅析I.W.Heysinger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接受美学视角浅析I.W.Heysinger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4/1/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接受美学视角浅析I.W.Heysinger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
1. 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里存在许多“未定性”和“空白”,它们激发读者运用他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确定这些“未定性”、填补“空白”。同时,读者总是带着一定的“偏见”,带着他们特有的“期待视域”开始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和作品之间的对话,把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文本阅读结合起来,力图实现“视域融合”。于是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只在于其本身,而更在于不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它的增补和丰富,文本意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
2.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涉及两个接受过程。一个是译者对原作的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译者尽力理解、感受,并忠实再现原作;另一方面,译者在理解时又融了自己的“偏见”和“期待视域”,填补作品中的“空白”,造成译作与原作不可能“等值”。
第二个接受过程是译作读者的接受。由于读者的“期待视域”是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因此译者应考虑所处时代读者的“期待视域”,考虑作品能否被他们理解和接受。
3. . Heysinger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英译
《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第一章内容如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Heysinger的英译
《道德经》完整的翻译本Light of China,此书中对《道德经》第一章的翻译如下:
The way that can be overtrod is not the Eternal Way,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Everlasting Name
Which Nameless brought forth Heaven and Earth, which Named, if name we
may,
The Mother of all the myriad things of time and space
became.

对道的翻译是第一章翻译的核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个概念,在英语中无法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 将道译为the way/ the Eternal Way,很有可能是受了基督教传统的影响。在《圣约翰福音》中,耶稣曾说“I am the way, and the truth, and the life”。 和 Arthur Waley等这样的西方译者都将道比作耶稣或者上帝,并将道译作The way (Way)。这种译法虽然会导致道意义的部分丢失,但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当时《道德经》的英文版本尽管已经出现,但英语读者对《道德经》的认识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考虑到译语读者普遍带有的
“期待视域”,在当时将道译成The way (Way)是合情合理的。
无和有,是和道密切相关的一对概念,在第一章里由于对中文原文的断句不同,产生了对无(名)、有(名)、无(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