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主体质量通病整改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体质量通病整改措施.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9/7/10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体质量通病整改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1、钢筋方面 、污染的预防措施 32、模板方面 ,板缝拼接不严等 ,框架柱错台、根部跑浆气泡 53、混凝土方面 84、管理措施 8目前的主体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质量缺陷(例如:钢筋间距、钢筋偏位、钢筋保护层、钢筋漏筋、锈蚀、污染;模板轴线偏位、接缝不严、胀模、变形;混凝土夹杂、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混凝土其它质量问题等),项目部组织召开质量专题会。为了预防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问题,项目部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将着重就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从原因开始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案,尽量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加强过程中的控制。对现场已经出现的问题,项目部报监理,监理、管理公司人员现场查看,结合现场实际解决问题;对目前主体工程尚未出现的质量缺陷在施工中加以防范,尽量少出现,并在后续施工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1、:(1)框架柱纵筋的位置、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导致钢筋间距不均匀观感质量不好,钢筋绑扎必须牢固,扎丝随手弯向墙体内侧。(2)框架柱钢筋绑扎时四角主筋必须绑扎在箍筋角点位置处,并采用“十字扣”绑扎。为使框架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放在框架柱箍筋外侧,四周每600mm放置一个。(3)框架柱钢筋伸出顶板部分位移:对柱头外伸钢筋部分要加两道临时箍筋,第一道箍筋紧贴顶板钢筋上铁,第二道箍筋设置在距离顶板混凝土上表面15cm处。在顶板钢筋验收前以上工序必须全部完成,并要求钢筋班组进行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质检员(施工员),质检员(施工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验收。混凝土浇筑前在顶板钢筋上铺一道脚手板,避免工人在浇筑混凝土时直接踩踏到钢筋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混凝土浇筑时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混凝土浇筑后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柱中较大直径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方法:钢筋位移小于3cm,框架柱的保护层一般为20mm,这时钢筋移出模板线10m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方可剃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为6-8cm,然后用扳手将钢筋移至模板线以内,保证模板的几何尺寸及钢筋保护层要求。这样的处理要符合≥1:6改变位置的要求。(1)按要求加设钢筋垫块(顶板、楼梯15mm;梁、柱20mm),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2)减少对成品钢筋的踩踏,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设专人看守钢筋,发现钢筋被踩下时及时修复。、污染的预防措施(1)钢筋进场后,分类堆放,钢筋距地面高度150mm,在阴雨天气用塑料布进行覆盖;钢筋加工过程中,不得有油污附着在钢筋上。(2)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派人及时清理钢筋上的混凝土浆,使钢筋表面保持干净清洁;钢筋加工好后,在接头处及时用保护帽进行保护,防止锈蚀。2、:方木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间距过大或支撑不牢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