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牟晓宇开题文献综述.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牟晓宇开题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15/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牟晓宇开题文献综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退休老年人幸福感研究

摘要:中国目前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其中退休老年人数量逐年递增,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者的关注。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将成为晚年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转向社会网络视角,并且得出了不少有益的结论。了解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状况,探索重构社会支持网络的途径,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于社会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危机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社会网络理论发展趋势下的老年人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以便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老年人;幸福感;社会网络;社会支持;社会关系
现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这一挑战。中国目前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成为全球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且国家老龄委预测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有可能突破4亿,%,已超亚洲平均值。最近几十年生活水平和卫生服务的巨大进步已经显著改善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的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这也使得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且,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将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将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安度晚年;还将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稳定。(. CHAN and RANCE . LEE,2006)
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的,90年代以后逐步进入了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视野。研究主要利用测评量表,如: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一些自制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目前中国关于老年人口研究最大的微观追踪调查是
CLHLS,该调查始于1998年,之后在2000、2002、2005 和2008 年进行四次跟踪调查,覆盖了中国22个省市的631个县级行政区。
目前我国已有学者对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孟琛和项曼君(1996)的研究中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总体上高于城市老年人。而在胡军生、肖健和白素英(2006)对江西农村老年人的研究中则发现,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低,显著低于城市老年人。从研究的时间看来,之所以会有这种颠覆式的变化,是因为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在收入、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些学者则只针对城市老年人或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高国武和王新(2001)的“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曹新美、刘翔平和唐宏(2007)的“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李放和刘沛栋(2012)的“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白下区为例”等等。
综合来看这些已有的研究,与老年人幸福感相关的变量有性别、婚姻、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来源、经济状况、子女数、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娱乐活动、宗教信仰等。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都会得出社会支持网络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的结论,薛兴邦(2002)等调查结果显示,%的老年人觉得得到子女良好的照顾,而丧偶的老年人却往往倍感孤独。同时,由于地域与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也不尽一致。宁长富(2002)等人的研究结果指出,健康状态对丧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社会网络理论发展趋势下的老年人幸福感研究予以综述,以便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
1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的发展
社会网络思想自古典社会学以来,一直隐性地存在于社会结构思想中,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把社会想象为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的观点和迪尔凯姆通过对***的实证研究说明社会结构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网思想。“社会网络”这一概念是被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在1940年首次明确使用
,米切尔则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群特定的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的联系(1969),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在固定的群体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不可替代的相互关系形式。韦尔曼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把社会网界定为: 将社会成员连结在一起的关系模式,它强调的是社会成员间既定的社会结构,一种从关系网络产生而非由先赋地位产生的新的结构观。徐琦综合了米切尔和韦尔曼两类观点的基本意义和指向,把社会网络界定为由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这里,个体可以是个人、组织,也可以是国家;个体间的关系可以是人际关系,也可以是交流渠道、商业交换或贸易往来。
而真正使“社会网络”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