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翠鸟是个“特种兵”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翠鸟》一文向读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它颜色鲜艳、小巧玲珑、鸣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深受孩子们喜爱。这样的翠鸟也深受我喜爱,我常常想摆脱思维的束缚,自己别出心裁地处理教材,把我心目中对翠鸟的喜爱与理解传递给学生,引起与他们的共鸣,但多次探究实践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今年有幸再次遇到这篇课文,上课前夕,在反复读课文之时,忽然《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我是特种兵》中的“小庄”等形象在脑中一一闪现,而后重叠,最后幻化为一只翠鸟在脑海中飞过。我猛然意识到:翠鸟不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吗?它的外形以及捉鱼时的精干形象与这些部队士兵中的佼佼者之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生活中的特种兵们都很普通,甚至一点儿也不起眼,但是他们在对待事情上,有着同样的专注与执着。翠鸟不也是一样,普通的外表下藏着不一般的灵气和执着吗? 于是,我便大胆地围绕“翠鸟就是一个特种兵”这个研读主题来设计教案,并和我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探寻。一、聚焦“翠”字——是个兵首先我们从课题入手,拆解“翠”字:翠=羽+卒。鸟有羽毛,故擅长飞翔。或浑身一色,或色彩斑斓。卒,死或士兵,此处本人认为“士兵”的意思更贴切。故而“翠”字的表面意思为“有羽毛的士兵”。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因为此刻翠鸟从小动物转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这一环节的成功为下面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观察颜色——善伪装“翠”即“绿”,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翠鸟”理解为“绿色的鸟”(也许正因为翠鸟浑身绿色才得名“翠鸟”吧)。首先我请学生找出它羽毛上的绿色,同时研读,结果呈现: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橄榄绿(绿得深)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翠绿色(绿得鲜)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浅绿色(绿得嫩) 通过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学生逐渐领悟到:三种绿由深到浅,逐步过渡,似一件眼下流行的渐变衣,难怪作者用“鲜艳”一词来形容。“艳”:丰+色,即丰富的色彩。再看课文插图,还有哪些景物也是“绿”的?学生很快发现,放眼之处满是绿色:山清,水秀;青的草,绿的树。在诸多绿色中,绿色芦苇上停上一只同是“绿色”的翠鸟,你作何感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绿”是翠鸟天然的保护色,使水中的鱼儿不容易发现它的藏身之处,这样小鱼就会在不自觉中放松警惕。于是,老师便适时板书:颜色、善伪装。一句话,学生深深领悟到了:翠鸟不仅是一个“有羽毛的兵”,而且是一个善用羽毛的丰富色彩伪装自己的“特种兵”。三、抓住习性——善侦察如果说翠鸟仅仅是徒有一身绿色的“迷彩服”干扰小鱼的视线,还是没法捕到鱼的。这就需要它做好捕鱼前的准备工作——侦察敌情。第二自然段是描写翠鸟平时生活习性的一段文字。我告诉学生:或许它闲暇之余,就喜欢自由飞翔,喜欢放声歌唱,但也有可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不妨看一看。出示: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我请学生拿起笔,边默读边画出重点词语,并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细读琢磨之后,学生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这些字词背后的意图慢慢明朗。感悟如下: 一动不动——有耐心。任凭风吹日晒,还是鸟语花香,翠鸟一概置之不理,一门心思都在这小小的鱼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