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爱默生,永恒的思想独立之父拉尔夫•爱默生——生于(1803—1882),是一个城里來的土生土长的波士顿人,一个为逃避城市的喧嚣、世俗的烦扰的徒步旅行家,在康科德发现了自己的归宿。他是美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演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哈佛大学毕业,曾为牧师,後弃职从事写作。侣导自然哲学,肯定个人人性的尊严。箸有《自然论》、《伟人论》、《历史哲学》、《入世与出世》等,另有小品文多卷。爱默生受欧洲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思想影响颇深,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他高风雅望,博学景行,生前名扬欧洲,誉满北美,为其同代人中最富影响的哲学家和文豪。他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在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1828年成为牧师。后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至交,并深受康徳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从1834年起定居康科徳,并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1837年8月,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论美国学者》演讲。1838年7月,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为美国的民主主义和资木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口规》(1840—1844),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爱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写成,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o1847年和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诗集有《大神》、《日子》、《为爱离弃一切》等。其中《精神的足迹》是爱默生文集中的一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从“伟人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他整个书中阐述着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认识。爱默生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來剖析他所了解的人物,从他的视角去看待历史,让读者视野更为开阔,从而知道怎样从伟人和历史屮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爱默生新鲜独特的视角可以说为读者另辟蹊径,了解原来人文历史可以这样去诠释。1836年出版处女作《论自然》。他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诗歌上。他认为美的艺术目的在于创造,诗人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和国家,他号召美国作家写美国题材,创造出明显的美国风格,対同时代的作家如梭罗、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等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著作对二十世纪的美国作家如德莱塞、弗罗斯特等人的影响也很明显。他的诗简洁、有深度。爱默生的《白然沉思录》,为我们打开的是一个被诗意照亮的白然。他使真正的美、崇高从隐晦的自然中显现出来,不仅照亮了我们心灵中隐约未明的部分,而且使我们如梦初醒般地感受到阳光和青草的魅力。作为十九世纪美国的思想家、演说家、散文家和诗人的爱默生,一生都有写日记的里写下他的感想,然后从日记里产生讲演词,从连串的讲演里产生了他的散文集。一八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美国的学者》,宣告美国文学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他告诫学者不要学究气,要警惕纯粹模仿和盲从传统。提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