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英语教学论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索英语教学论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本文结合分级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了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分级教学的效果以及分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制度的措施。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进措施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按照自然分班来教授英语课,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使得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则是现今大学普遍采用的一项改革措施。20XX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各校应该按照学生的交际英语水平组织教学,试行分级教学”。[1]其具体要求就是,对于英语层次较低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这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达到课程教学要求;而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文化素养。学生层次的不一致性以笔者所在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来看。首先,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不一,高的有130分以上,差的甚至只有20多分。其次,从生源角度来看,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乡镇重点中学,而有的来自普通中学,他们的语言基础、语感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致的。如果按照自然分班来进行教学,为了尽可能照顾英语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能采取中庸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教师没法调动学生的学高的学生觉得英语学低的学生始终跟不上进度。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实实在在地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提高,就必须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层次来给学生分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分级教学无疑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教学周期偏长、教学层次也极为复杂。面对高校扩招后来自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才能从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进行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英语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如何给不同的学生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如何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学评估方面又该采用什么方式,都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自然班为基础,进行统一授课,这样做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资配备上也没法做到科学性和高效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教学”,有助于解决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优化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以所在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两届学生为试点,试行了英语分级教学。在20XX级经管学生中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进行了英语摸底考试,将成绩好的学生抽调出来,编成A级班,其余学生编为B级班。经管学院20XX级招生时,则依据学生高考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将这两门课成绩高的学生在入学时就编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