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7/12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1、为什么子女有的地方长得像爸爸?有的地方长得像妈妈?有的地方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答:因为生物既有遗传又有变异。长得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遗传,长得不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变异。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1)个变量。3、小麦的生长不仅受到(阳光、水、空气、温度、肥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5、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6、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7、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8、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9、物体之所以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12、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发明在(医疗)、(通讯)等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焦到一个点上。人们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14、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能反射红色的光,蓝色的布料只能反射蓝色的光。总之,我们看到它呈哪种颜色,就说明它反射哪种色光,而其他色光都被它(吸收)了。15、若用三棱镜做分解太阳光实验,照在白墙上能看到(七种颜色);照在绿墙上能看到(绿色),照在蓝墙上能看到(蓝色)。16、雨后的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彩虹为什么只有七种颜色?答:因为雨后的天空中有许多小水滴,它们可以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于是就形成了彩虹。彩虹只有七种颜色是因为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17、(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其他色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电)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18、有一种安装在屋顶的能自动调节房间采光的传导器,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楼顶的(阳光接收器),它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二是用来传输光的(光导纤维);三是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散射器)。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室内(花卉栽培)等。19、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