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15/1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水稻是我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栽插面积和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按栽插时间和栽培制度分类。我省双季早稻、早稻、中稻、单晚、双晚五稻均有种植。
一. 安徽省双季稻种植指标:
根据丁颖分类,我省淮北属华北单季稻作带,淮河以南属华中双季稻作带,其栽培双季稻的最基本条件是全年有7~8个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同期总平均气温20℃以上。
根据我省五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的稻作生产实践和经验教训,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我省发展双季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10℃的初日到≥20℃终日之间天数在170天以上,且有80%的保证率。
⑵≥10℃的积温在4900度·日以上。
⑶20℃终日(≥3天≤20℃秋分寒)出现在9月20日之后,并具有80%的保证率。
综合其他方法,可以确定沿巢湖平原、长江两岸(及其主要支流)以及新安江上游的屯溪盆地一带,是我省双季稻的主要集中产区。
其不同品种搭配对温度的要求见表1。

≥10℃活动积温及天数
早稻播种~晚稻齐穗
早稻播种~晚稻成熟
熟性搭配
天数
积温(度·日)
熟性搭配
天数
积温(度·日)
早熟早稻+早熟晚稻
155
3650
早—早
195
4400
中熟早稻+中熟晚稻
170
4000
中—中
210
4800
迟熟早稻+迟晚
180
4300
迟—迟
220
5100
*摘自《安徽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
:
水稻是喜温作物,生物学最低温度粳稻为10℃,籼稻为12℃,早稻三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表2. 水稻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时期
最低温度
(粳型~籼型)
适宜温度(℃)
最高温度(℃)
种子发芽
10~12
18~33
45
幼苗生长
12~14
20~32
40
移栽
13~15
25~30
35
分蘖
15~17
25~30
33
幼穗分化
15~17
25~32
40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15~17
25~32
40
抽穗开花
18~20
25~32
35~37
灌浆结实
13~15
23~28
35
三、水稻对水分的要求
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