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谈壮族村落的宗族认同与地域认同.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壮族村落的宗族认同与地域认同.doc

上传人:lxydx 2019/7/12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壮族村落的宗族认同与地域认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壮族村落的宗族认同与地域认同【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在壮族村落中,宗族认同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迁,出现了向地域认同为主转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敬祖仪式的简化,宗族规模的缩小,祖庙的变迁以及对外来人口的认同几个方面上。【关键词】林渌村;地域;宗族;认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促使传统的农耕社区生活模式发生改变,经济上的变迁是显而易见的,而文化领域的变迁却是潜移默化的,经济与文化的改变使得族群的认同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文化认同指的是对人们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共同文化的确认。①在一个社区中,不同层次的文化认同共同发展,在受到现代化的冲击时,有此消彼长的变化。本文以笔者与瑞士苏黎世大学的老师、同学在武鸣林渌村进行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讨论村落现代化中文化认同的改变。林渌村位于武鸣县境东南部,东依马鞍山,南邻渌宿岭,距县城20公里,。太平镇政府驻地林圩,林渌村原称林李村,1953年与陇渌村合并改为林渌村。一、村落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林渌村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牛、马等畜力的使用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农业机械,这类机械非常适合在山区或小块田地中的精耕。而由于新的培育技术的成熟,秧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插秧逐渐被抛秧取代。这种农耕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极大地减少了人的劳动量,而伴随着这种现代化的发展的,是传统农耕方式的减少,以及一些农业仪式传统的消失。由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解放了一大部分农业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林渌的村民走出去,他们相应的也远离了农耕生活的基础。此外笔者观察到,在农忙时间,多数村民用收割机进行收割,而在犁田的时候,也更多的选择机械耕作,即使自家没有机械也会借别家的,邻居忙完了就会过来帮忙,而这种互相和借用是近乎无偿的使用,这种互助的模式从畜力耕作时便已存在了,但以前的互助基本限于宗族内部,而如今,这种互助发展为邻里间的互助了。这说明宗族关系在耕作中起到的作用已不如邻里关系来得密切和重要了。二、仪式过程的简化生产生活的现代化冲击下,村民们对节日或仪式的愿望便不如从前那么迫切和认真了。例如受现代化冲击程度不同的地区,过节日的时间也不同。现代化影响下,对待节日随着地域上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笔者在与访谈对象交流时也了解到,以前林渌村的“鬼节”要过七天之久,但是渐渐的,村民认为这种方式太过浪费时间和精力,因而节日时间缩短了。七月十四在壮族中是十分重要的节日,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甚至成为壮族民众祖先认同的一个载体,节日的过程与中元节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这种祭祀祖先的节日中,往往会在民众中产生一种心理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使得同族的人凝聚在一起。“除了人际关系方面的功能外,在节日的气氛中往往还存在一种煽动感情的力量,它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整体性势力。人们在这种力量的感染下,会在精神意识中发生某种共同认知和投入的情绪,这样的认识和情绪如果在人们的行为、思想或感情方面上发挥作用,就会导致自觉向传统文化中寻求某些自身需要的东西。”②具体到七月十四这个节日,和林渌村这个地方,人们自觉向传统文化中寻求的“某些自身需要”应当就是对共同的祖先的崇拜和同姓间的认同,人们在追忆先人,分享祭品中获得对彼此出于同一祖先的认同感。但是,现如今这种节日正在受到强大的冲击,最为突出的是节日时间的缩短和祭祀过程的简化,在这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