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法桐苗木的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桐苗木的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9/7/13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桐苗木的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法桐苗木的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一、法国梧桐霉斑病防治症状病害发生在法国梧桐叶片上,病叶背面生许多灰褐色或黑褐色霉层,有大小两种类型,-1mm,大型霉层2-5mm,呈胶着状,在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呈现大小不一的近圆形褐色病斑。病原法国梧桐尾孢菌属曾有三个异名:。发病规律此病菌以蛹孢型分生孢在病落叶上越冬。5月下旬开始在实生苗上发病,6-7月为盛期,至11月停止。夏秋季多雨,实生苗木幼小或过密发病严重。插条苗和幼树受害轻。而大树上尚未发现该病发生。防治措施1、换茬播种育苗或用插条育苗法,严禁重茬播种育苗。秋季收集留床苗落叶烧去,减少越冬菌源。2、5月下旬至7月,对播种培育的实生苗喷1:2:200倍波尔多液2-3次,有防病效果,药液要喷到实生苗叶背面。特别推荐:喷克菌、阿米西达等对真菌引起的病害特效。二、梧桐木虱学名ThysanogynalimbataEnderlein别名青桐木虱寄主与危害:梧桐、楸树、梓树。发生期分泌白色蜡丝,布满树体、叶面,随风飘扬,形如飞雾,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市容市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mm,黄绿色,具褐斑,疏生细毛,头横宽,头顶裂深,额显露,颊锥短小,乳突状。复眼赤褐色,平眼橙黄色,触角细长约为头宽的3倍,褐色,基部3节的基部黄色,端部2节为黑色。前胸背板拱起,前后缘黑褐色,中胸背面有浅褐色纵纹两条,中央有一浅沟。中胸盾片具有纵纹6条,中胸小盾片淡黄色,后缘色较暗;后胸盾片处声有凸起两个,呈圆锥形。足淡黄色,跗节暗褐色,爪黑色。前翅无色透明,翅脉茶黄色。内缘室端部有一褐色斑。腹部背板浅黄色,各背板前缘饰以褐色横带。背板可见8节,腹板可见7节。雄虫体色和斑纹大致与雌虫相似,体长4-,翅展12mm左右,腹部背板可见8节,腹板可见7节。卵略呈纺锤形,一端稍长,。初产时淡黄色或黄褐色,孵化前便呈淡红褐色。若虫共3龄,1龄体较扁,略呈长方形,淡茶褐色,半透明,薄被蜡质;触角6节,末2节色较深,-。2龄虫体较前者色深;触角8节,前翅芽色深,。3龄体呈长圆筒形,色泽加深,体上附有较厚的白色蜡质物,呈灰白色,略带绿色;触角10节,翅蚜发达,透明,淡褐色。生物学特性每年发生2代,以卵过冬。来年4月底5月初孵化,沿枝条爬到嫩梢或叶背吸食。若虫有群集性,行动迅速,但无跳跃能力。6月上旬至下旬羽化为成虫,交配产卵。一雌可产卵50余粒,多分散产于叶背面和枝条表面。7月中旬孵化为第2代若虫,集聚于叶面吸食,并分泌白色蜡丝,潜居其中,蜡丝多时,可布满树体和叶面,随风飘扬,形似飞雪,影响叶的光合作用,使叶呈现苍白萎缩。排泄的粘液污染枝干和叶面,易招致煤病,使树势衷弱,严重时树叶早落,枝干枯死。8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出现。成虫的群集性及跳跃力极强,但飞翔力较差。8月下旬开始产卵,主要产于主枝下面近主干处,侧枝下面或表面粗糙处过冬。此虫为单食性害虫,以若虫及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枝嫩干上吸食树液,破坏输导组织,尤以幼树受害最烈。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的正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色萎缩状。分泌物中含有糖分,常招致霉菌寄生。危害严重时,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慥脆弱,易受风折。已知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