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与朱元思书.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与朱元思书.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7/15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与朱元思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⑵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⑶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⑷背诵并默写全文。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⑵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⑶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德育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翻译理解课文,分析文中景物的特点。2、学****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由“景”释“文”的能力。2、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文言文的学****已经形成一定的方法。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齐读、试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方法,完成学****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教法与学法:朗读、合作、交流、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喜好寄情于山水,描写山水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与朱元思书》同样为描写山水的文章,是作者游览玩富春江之后,写的关于富春江风光的文章,那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二、文体常识: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也称“骈体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吴均:字叔庠,南朝作家。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快,用典贴切。并且擅长以骈文写书信。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2、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的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的特征。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4、把握本文的结构:总——分5、疏通文意。(1)学****第1自然段(听录音朗读后讲解): ①风烟:指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