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辩论有位才有为还是有为才有位一辩.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辩论有位才有为还是有为才有位一辩.doc

上传人:文采飞扬 2019/7/19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辩论有位才有为还是有为才有位一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辩题:有为才有位(正方)/有位才有为(反方)我们是反方辩题解释辩题解释辩题解释辩题解释::::正方:人要有所作为,即才能,才能拥有、巩固自己地位反方:人要有地位,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有所作为反方材料反方材料反方材料反方材料::::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指的是:人只要有作为,就会在单位和社会上取得较理想的待遇与地位。这里,我想把次话当作标题反过来说—“有位才有为”,这里说的“位”是指工作岗位,“为”是指作为。用这个标题是想跟高校毕业生们谈谈就业问题。就是说先就业,找个立足之地,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待条件成熟后再行择业,向更好的单位“跳”,取得更大的作为,以实现人生的步步高。如何理解和面对这一问题,怎样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人生坐标上一个合适的点?在我看来,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把期望值降一降,就不难在偌大的世界中谋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是,迈出第一步,不要观望等待,更不要“空悲切”。我国大学生过剩了吗?答曰非也。我国去年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尚未超过18%,而发达国家的青年中大学生大40%以上,事实很清楚,现在我国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呢?我认为,难就难在旧的思想观念在作祟,难就难在丢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计划经济年代的“包分配”,不管到哪里工资待遇都一样。如今是市场经济,国有、集体、个体经济千帆劲发,公办、民办单位争相称雄,城市、乡村共同发展。工作岗位、工资待遇也就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重国有、轻个体,重公办、轻民办,重城市、轻乡村。千军万马争着过“独木桥”,下了桥就好象低人一等,甚至认为没有前途。这些旧观念是就业的最大障碍,必须坚决扫除干净。我们的大学生应该聪明一点,眼光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切不可墨守成规,在一棵树上吊死。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也完全适合我们就业思考。老在那里空谈,嫌这个单位不理想,那个单位不顺心,停留在孤芳自赏上,则会一事无成。我想跟这些同学说一个算式:100个0相加,其和是多少?答案还是1个0。0当然小于1,更小于2和3。我们把这个算式用到就业上,如果自降门槛,先在一个单位上岗,工作中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逐步取得一些经验,就可以向更高的岗位“跳槽”。这就是1+1,而非是0+0。君不见,媒体上的招聘启示,不都希望要那些具有几年工作经验者吗?再说,现在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你有真本领,以后完全可以向条件好些的岗位跳。人挪活,数挪死嘛。干吗把就业的起点看的那么重?第一次就业是小试牛刀,以后的三级跳、五级跳、十级跳,才是大展宏图。也许你的父辈在同一个单位干了一生,没有跳过槽,那是计划经济年代对人才流动的束缚。而今天,工作跳槽决非鲜见之事,因为人往高处走嘛。以笔者为例,当年被分配到皖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边远中学,我从那里七跳八跳跳到了省城,还实现了跨专业的跳槽,从一个乡村教师到一个大型期刊的副总编。我觉得,这样做可以颇能展现人生价值,也颇具生活的多彩性。我经过的年代能办成的事,在今天不是肯定会更加容易办到吗?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一个真理。我认为,只要你有远大的志向,又勇于用坚毅不拔的精神去拼搏,就一定能从似乎无路可走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