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和学新教授
天津市教科院
一、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为什么要面向生活
三、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一、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2、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日常生活话题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口语交际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一、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数学: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让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历史与社会:
“本课程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领域”
“本课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
“本课程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特别提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中,还应强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铺捉现实生活中反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社会问题”
一、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生物
目标: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建议: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物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一、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化学:
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生活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
1、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影像资料等
2、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二、教学为什么要面向生活
(一)生活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什么是生活
生活的表现形式
生活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二)杜威与陶行知关于教育与生活的理论
杜威
陶行知
(三)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脱离了师生的生活
师生负担重,教得累,学得苦,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一)生活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1、什么是生活?
生活即“生存,活着”,指人的生命活动。
英语中名词life含有State of existence as a human being(人生,人的生存状态),
动词live意为have existence as a plant or animal,be alive(生存,活着),pass one’s life in a specifical way(以某种方式生活),enjoy life intensely(享受人生)。
人是生活的主体、主人
人的生活是人生存、发展(成长)、创造和享受过程的统一
自然和社会是人生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