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未来全球各区域LED产业的变化解析
1997年日亚化学发表了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燃起全球对实现半导体照明可能性的希望,各国政府及企业都高度重视。半导体照明可以取代传统照明光源,除了节能省电,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并可以带来庞大商机。经过十多年来努力,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光效在实验室已达200 lm/W以上,而市售的产品也已经可以达到150lm/W以上,已超越传统的白炽灯泡、节能灯以及荧光灯管等。各国政府也将陆续禁止白炽灯泡的使用,再加上LED灯泡的价格与传统照明光源比较,已达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程度,未来这几年LED照明市场将步入快速成长期。
       一、过去十年LED产业的发展
       2002年由于手机的背光及按键采用白光及蓝光氮化镓发光二极管,使得发光二极管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市调公司Strategies Unlimited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发光二极管封装组件市场在2001年至2004年这一段期间,年营收的平均成长高达44%,这是全球发光二极管产业第一波的大成长。
       在2004年至2007年这一段期间,市场的应用开始朝向更大面积的GPS屏幕、电子相框和笔记本电脑(Notebook)等背光发展,发光二极管市场持续成长,LED光效则不断提升,价格则因量大而逐步下降。2008年第四季起由于遭遇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景气转差,LED晶粒价格跌幅扩大,然由于台湾晶粒厂商和韩国厂商三星及LG合作,适时推出侧光式LED背光源的液晶电视,由于采用LED混光技术(mix-bin) ,提升晶粒使用率,以及晶粒价格的降低,FL)当背光源的液晶电视价差缩小,再加上侧光式LED背光的液晶电视,具有超薄屏幕及重量轻的优点,带动了发光二极管第二波大量的需求,2010年全球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市场较2009年大幅成长了93%。
       但2011年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景气复苏脚步缓慢的影响,LED背光的液晶电视销售不如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的LED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及财务补贴下,大幅的扩充产能,造成LED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市场上LED组件的杀价竞争更趋激烈。然而也由于LED组件价格的下降,让LED照明光源的价格不再高不可攀,美国科锐(CREE) 于2013年2月推出的60瓦白炽灯取代型LED灯泡,,。随后欧洲的欧司朗(OSRAM) 于2013年4月也宣布将开始销售价格低于10欧元的LED灯泡。虽然LED灯泡的价格竞争越演越烈,但这将有助于刺激消费大众的购买意愿。因此,一般预期照明的甜蜜点已经到来,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产业即将进入第三波的高成长期。
       二、过去十年来全球各区域LED产业的变化
       依据市调机构Strategies Unlimited的报告显示,直到2008年以前LED封装组件的产值以日本为第一,台湾排名第二,紧接的是欧洲、美国、韩国及中国大陆(如表(一)所示)。但到了2010年韩国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一举从2009的13%大幅跃升到28%,日本虽仍维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但LED封装组件的产值占比已从2009年的44%滑落至2010年的33%。韩国能够从原来市占率落后台湾及欧美,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大幅超前,并有三家厂商,三星、LG及首尔半导体名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