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61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XX/XXXXX—XXXX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程Wheatscabpreventionandcontroltechnologyprocedure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保通、李强、陈宏、胡小平、康振生、周永明。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电话:029-87092601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邮箱:******@:712100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和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区的综合防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3-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96-2011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NY/-2007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NY/-2007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15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小麦赤霉病Wheatscab由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Gibberellazeae(Schwein)Petch]等镰孢菌所引起的以小麦穗部产生坏死和枯萎症状的病害。综合防治Integratedcontrol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抗病品种Resistantcultivar经田间抗病性鉴定确认抗病性程度为中抗以上的品种。发病程度Diseaseseverity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轻重程度,用病穗率、严重度或病情指数表示。防治策略是指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病虫害发生历史与现状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针及战略。,根据小麦赤霉病自动预报器预测数据,结合田间菌源量和赤霉病菌子囊壳发育进度及气象条件,综合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概率与流行趋势,确定最佳喷药时期和施药次数。~中抗赤霉病品种或耐病品种,禁止使用高感赤霉病品种,病害发生程度依据GB/T15796-2011确定,品种的抗病性级别依据行业标准NY/-2007确定。~玉米一年两熟区,在玉米秸秆还田操作时,将玉米秸秆翻埋于地下。播种时做到精量播种,避免密度过大。小麦出苗后,结合农事操作,清除地表的玉米残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