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中已经占据很大的份额,世界500强商业巨头中已有400多家涉足中国。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了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中国社会和公众生活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成为中国经济中极具活力的力量。在中国创造的连续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中,众多跨国公司显然功不可没。在一定程度上,跨国公司的投资是集资本、技术、管理、营销等于一身的复合体。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拉开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序幕,到2000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66亿美元,其中“九五”期间累计达到2135亿美元,%;全球500强中已有近400家在我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自1993年以来,我国直接利用外资一直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处于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00年为例,%,(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提供就业岗位2100万个。以可口可乐为例,1998年,可口可乐为中国创造了41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直接雇佣人员14046人,灌装系统员工35万人,为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的就业机会5万人。,通过乘数效应使中国经济增加200多亿元的额外收入。可口可乐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和间接创造利税12亿元。同时可口可乐自身也获得巨大发展。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名列榜首,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它的全球主要竞争对手的30倍,在中国的营业增长保持在30%以上,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大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兴办企业为我国经济参与全球化进程和进一步推进同跨国公司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在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系统化程度高的投资。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纷纷在中国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而且系统统一协调管理其在华投资企业,最终实现投资管理的系统化。在短时间内,大量世界级著名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国家投资,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必然导致极其激烈的竞争。竞争将有力地推动“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即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短短十几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它所生产的增加值或者GDP,已经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技术;二是资金;三是管理;四是就业和人才培训。其中,尤以管理最为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国人忽视。以惠普为例。中国惠普在过去20年中为中国(不管这些人目前是在外企,民企还是其他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的职业经理人和优秀员工,通过对新员工、老员工、新经理、老经理进行公共培训、专业培训、技术培训这些系统性的培训课程,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一线员工。这些人就像“火种”一样,将他们在中国惠普学到的管理经验四处传播。正是有了这些“参照物”,中国企业可以不出国门就能了解跨国公司规范化的运作体系,管理理念和用人之道。跨国公司也在盛行一种新的生产战略,大规模地实行产品外包。跨国公司保持产品核心部件的生产,同时将大量零配件生产分包给具有成本优势和物流优势的上下游加工企业。这种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