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依法治疆重在培育法治信仰.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依法治疆重在培育法治信仰.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5/1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依法治疆重在培育法治信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依法治疆重在培育法治信仰
摘要: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石。培育法治信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基础。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新疆法治信仰缺失的现实表现进行简要分析,对如何培育法治信仰,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提出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依法治疆法治信仰法治文化培育
2014年,是一个叫响法治中国最强音的年份。这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设计蓝图,被老百姓称为“法治建设的春天”;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总体战略,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对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法治新疆建设的新征程。而培育法治信仰,是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基础。
一、法治信仰是依法治疆的精神之基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石。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法律要想发挥作用,需要社会信仰法律。所以,依法治疆的根本就在于让法治精神融入民族精神,让法治文化汇入社会文化,真正树立全民的法治信仰,铸造起依法治疆的精神之基。
二、当前新疆法治信仰缺失的现实表现
近几年,“一反两讲”的法治理念在大力宣传和实践中逐渐深入人心,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但必须看到,由于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特殊性,新疆一些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法治信仰缺失,主要表现为:
(一)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
现实生活中,在新疆一些地方的立案难、判决不公、执行没有保障,再加上程序复杂、时间长、费用高,使得法律维权途径还不够通畅,尤其是一些司法***现象的出现,让一些群众很难相信法律能够成为自己的保护神。相反,信访渠道却不受时间、证据、步骤、方式的限制,而且不必缴纳相关费用,甚至有时候所得权益会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所以信访就成了群众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在他们看来,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能解决,在某些老百姓眼中,“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访”甚至大过于“法”。所以,“黑头文件(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文件不如空头文件(领导批条)”。于是,拦车告状、越级上访、聚众闹访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信教不信法、教大于法
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群众多信奉伊斯兰教,部分信教群众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知教不知法,信教不信法”“教大于法”等现象。常常在懵懵懂懂中违法,糊里糊涂中犯法。
泛东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思想一向推崇所谓“圣战”等的影响,使个别公民因文化素质低、受极端宗教势力干扰,易受
“三股势力”的民族分裂分子蒙蔽,而做出“轻视法律、践踏人权”的反人类、反人道、反社会等违反法律的事。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多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及风俗****惯等。与内地沿海省份相比,虽然资源丰富、地广人稀,但是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居住相对分散,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尤其普法教育开展的相对还不平衡,有关少数民族的法律出版物、可读法律书籍发行有限,造成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薄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