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doc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19/7/26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黑色和蓝色字体为重点材料一调查的对象为大学本科生,%,%;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7至20岁;%的人为团员;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调查对象的专业构成包括了社科、理工、外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学生的宗教价值观   (一)大学生的宗教行为及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宗教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宗教活动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在调查大学生是否参加过宗教活动的情况时,表示参加过宗教活动的161人,%;定期参加的34人;没参加过的471人,%。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宗教知识”和“表达信仰”,%%;表示是为了“服从权威”、“求神的回报”和“获得回报”%、%%;另有292人未作出选择。这个结果和社会上一般人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有出入,社会上大多数人参加宗教活动是为了获得回报,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都可以拜,都可以供,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而很少有人是为了获得宗教知识,这表明大学生对神秘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宗教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其中选择“服从权威”的人数极少,这也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较独立的判断能力,不会轻易地服从,尤其对权威之类的要求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分析大学生去宗教场所的几个主要因素,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参观游览”,%;其次为“祈福”,%;选“好奇”的占16%;往后依次为:“陪其他人去”、“兴趣”、“忏悔”,“参加宗教活动”。   可见,真正为了参加宗教活动而去宗教场所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人,大多数人只是把宗教场所当成满足物质和精神享乐的地方。这种游览活动也只是一种轻松的、令人身心放松愉快的活动,没有什么强烈的、鲜明的政治色彩。此外,强烈的好奇心理作为青春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征也使得大学生对宗教场所兴趣浓厚。一是因为,宗教场所是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事物,他们不太了解、不太熟悉,因此好奇地想了解;二是愈说不要去,愈说那是唯心、骗人的,大家就愈觉得神秘,想探个究竟,这种好奇心理与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结合起来,出现了所谓的“宗教场所热”。基于对以上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对大学生去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的行为不能轻易地否定或简单地认为是“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有神论泛滥”,从而对大学生中这种并非危害社会的行为硬抹上政治色彩而加以指责。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不少大学生去宗教场所对宗教感兴趣,但并不说明他们就信仰宗教,这也间接证实了信仰与行为间的非绝对一致性。   在关于宗教好坏调查中,选“有好处”的96人,%;选“有好处也有坏处”的372人,%;选“只有坏处”的30人,%;选“说不清楚”的182人,%。其中主张“有好有坏”的最多,他们认为宗教有它的两面性:宗教对人们宣传博爱、宽仁、平等的思想,同时也向人们宣传英雄主义、神权、绝对真理等偏执。这一方面说明,在国家正确宗教政策的引导下,各大宗教基本上是在努力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它们的正面社会功能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另一方面又说明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是在一定意义上是抱着一种比较健全的心态的,并不是盲目的痴迷,而是有选择、有取向的。在调查大学生对身边信仰宗教者的看法时,认为“基本理解”的460人,%;%的人表示“非常理解”;15%的人表示“不理解”;%的人持“鄙视”的态度。在问及对家人信教的态度时,384人选择“漠然置之”;100人选择“自己也参加”;88人选择“全力支持”;66人选择“坚决反对”;另有42人未作出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周围人群以及家人参与宗教活动大体持包容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在当代大学生中,开放和包容已经成为了其思想内核之一,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感兴趣,能容得下这些新鲜事物,其思维的内容之广和方式之多样远非之前的大学生可比。当然调查的结果显示也不乏有些学生的漠然和鄙夷,但总体上大学生对周围人群的宗教信仰还是持基本理解的态度。   在问题“您相信冥冥中的命运吗?”的调查中,选“信”的123人,%;选“不信”的205人,%;选“有些信”的316人,%;选其他的29人,%。可见,对命运“信”和“有些信”的占大多数。大学生虽没有宗教信仰,但却对命运是否存在认识模糊,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天由命心理。何谓“命运”?《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谓天所赋直穷通得失,非人力所能为者”。从现实社会来分析,“命运”实际上是存在于人们把握之外的一种异己力量,在现如今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人们尚未能完全摆脱盲目性,不同程度的相信命运,在现实中也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