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三个月卖米200万 富军如何用微信卖栗米?.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个月卖米200万 富军如何用微信卖栗米?.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个月卖米200万 富军如何用微信卖栗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个月卖米200万富军如何用微信卖栗米?
来源: i黑马发布时间:2014-1-10
亿邦动力网整理:
三个月,一个人,依靠微信朋友圈,卖掉100000斤各式栗米,总值接近200万。栗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有机大米品牌,发展成有300个长期客户,2万名潜在高端客户的大米品牌。在华语商学院的圈子里,富军已经成功打造出这么一个形象:“买有机好米,找富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i黑马第一时间分享这篇新农人用微信做大米营销的案例,希望给大家启发。
在2013年之前,富军一直在做五金配件外贸生意,这个从小山村出来的山东汉子,考上大学,在上海白手起家,从不懂一句英语开始,到每年和老外完成一个多亿的订单,富军的第一次成功创业走的是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家都走过的路——聪明,勤奋,执着,在上海找到一方立足的天地。
卖大米,纯属偶然。富军太太的家乡在东北,家里做饭,孩子大人平时都只吃家乡寄来的有机大米。送给朋友,大家也都说好。有一天,太太跟富军开玩笑:你这个金牌销售,啥时候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把咱家乡的好大米推广出去,让我们认识的人都能吃得健健康康的。在太太的启发下,富军开始了自己的米商生涯。
微信好友加出了灵感
富军的朋友圈内某条被点赞的消息,微友们对富军的消息不吝夸奖。
有粮在手,但往哪送是一个问题。
富军把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梳理了一遍,还发动外贸团队里的小伙伴,把这些年打过交道的大米潜在客户全部列出。
这个豪爽的山东汉子,最早送米都是10斤、20斤、30斤的送,就像小时候村里招待客人那样。也不管有用没用,富军说,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大方。
不过,在最初一波大米送出之后,卖米事业有点举步不前。老客户总是有限的。接下来该送给谁呢?
正巧那时候商学院组一次户外旅行,富军也参加了。
旅行的时候大家都爱找乐子,有一天,富军与和队里的同学比赛:到了制定地点。看谁能先收齐三十个微信号——那个时间,2013年年初,微信很热,人们开始不再交换名片,而改用加微信。一周的户外之旅,富军的微信好友发展到一千多名。
编者的话:任何微信营销都需要两个基础条件,一个是一定的好友数,另一个是较为紧密的关系。显然富军通过商学院的活动,积累了大量和自己有紧密关系的人脉。这种通过参加某个组织,获得大量优质人脉资源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某创业者通过参加黑马会,通过一系列的线下活动后,他的人脉迅速扩展了一倍多。
或许是艰苦的户外活动深了微友的感情,也或许是相似的背景和经历让大家特别有共同话题。富军还发现,当他尝试在朋友圈内介绍自己的大米时,效果出奇得好。
自商业需要事件营销
富军不遗余力推销大米的形象并没有遭到大家的反感,相反,人们开始记住了这个自信、开朗、乐善好施的“富军”,他在商学院的微信朋友圈中勾勒出了一个公众形象。
有趣的是这时候,他的好友加到了3000,而见面超过三次的不到1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虽然没见过富军,但都知道,他是商学院里卖米最有名的人。
随着微信好友的迅速扩张,线下的互动也变得重要起来。
富军策划过一次线下活动,带来了很好的效应。
虽然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做过品牌,但敏锐的富军发现,事件营销总会带来爆炸式的效应,有趣的话题能够在商学院圈子里引发关注和讨论。
谁能吸引眼球,引发话题,谁就能得益。在社交化网络里,这个规则经久不衰,沿用到小规模的朋友群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