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调查情况的简要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调查情况的简要说明.doc

上传人:qi1920809 2019/7/27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调查情况的简要说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调研报告前言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的精神,把科技入户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农科大学生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业生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寒假期间,广东省农业厅继续联合我校等省内农业院校,组织回乡度假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四个一”工程活动。校团委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加此项社会实践活动,过一个充实有益的假期。本次调研活动内容:村民生活水平的调研向农民推荐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调查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农村农民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浛洸镇位于英德市西部,距市区32公里,有1520年的县级以上建制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得千年古镇,属全国重点名镇,广东省中心镇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享有国家小城镇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和广东省中心镇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自古以来一直是英德市西部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其中墟镇面积5平方公里,墟镇人口近3万人,流动人口8000多人下辖15村委会,3个居委会,453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20060亩,水稻12000亩,花生2010亩,蔬菜4070亩,其他1980亩1。水电,劳动力等资源丰富,镇区公共服务配套实施完善,其中省一级中学1间,市一级中学2间,二甲医院1间功能辐射英西部12个镇,直接辐射户籍45万人。调研目的:通过此次调研把科技入户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方式:以问卷的形式,对其中几个村的居民进行抽样式访问调查。调研对象:当地成年农民,(一)本次活动共调查了许屋村、岭下村和坪塘村三个村,涉及农户50多家。以下是从调查的村中获得的一些数据:村名人口(人)农户数(户),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以两位数速度高速增长,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殷实,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通过对农民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和交通通讯三个方面的简单对比,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简要地谈一下我的切身感受。   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民以食为天”。七十年代之前,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填饱肚子。那时候,浛洸镇农村口粮是番薯芋头,人均每年不到50斤小麦、三、四百斤番薯和芋头干。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讲,一年下来,半数以上时间是以这些为主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逐渐解决了填饱肚子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还越来越讲究吃得有营养、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富不富,看房子”。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就开始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农民的居住要求,从“冬天不透风,夏天不漏雨”向讲究居住的舒适性方面转变。归纳起来,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房子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90%以上的农民住的是泥砖房。进入八、九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