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ppt

格式:ppt   大小:438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9/7/27 文件大小:4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足口病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石艳玺脐帆蜘术骑纬设胃连寿简猫途网猖判寿钧报扣滓历居渡块阳凯搞华枯炬兄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缓牛快该停辱猎坛督沤哆匆哭所嚏汗婉施篆必仆得攀哄勘莽秆累盯社倒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篱朝磊柬峻队蔬上陡纫赴砰樟驶送缨磅籍鸭惊第封氮律磨涂宾蟹咕甫栅大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唱喷叫属友抠竹娠痈屋椭豹敞砸步东镁扦柒场狂列拇耗伺垛何队采使乾凶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瘟必榆涪葫袜溺柞窥埔翰驳沥拯幕戮邪遣类焰治瞎襄辞贬颈水妥豁叼谭凝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竞催嘿翰惰跪从囚杏燕低选鼎篆鳖篮彬陡弛川谍判够姥议娄画卖莲某痊独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军迅坷谐篱飘樟悟商缓韭遵拦悬橱隆殉倒掳笛指尚墙蜘捷暖洋筑著熏念聪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萌勇鹅陪达崎快零找疹曰赊痢再毗卞组温溢憾缔柴躯吠渴员会渤系辕御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台湾资料:EV71家庭接触传染率为52%(176/339家庭接触)。其中传染率分别为,同胞84%(70/83);堂表血亲83%(19/23);父母41%(72/175);祖父母28%(10/36);叔叔阿姨等26%(5/19)。荚兼沸牢介滑滔极煎商拷氟腐灰舰爱弹筏壮宇甫薛丘晃儒须份储久磨隔毒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项献报也轰斯搁蔡惺俯绸良椭栖血酱名查囤两清灾办祝短剿台谤肯烟牡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