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脑梗死护理常规.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梗死护理常规.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7/2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梗死护理常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梗死的护理概述: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90%。发病率为110/10万。临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的栓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以致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失语)。病因: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动脉炎。少见有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发病机制:睡眠血管壁病变失水血压下降↓休克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脑梗死心力衰竭血粘度增加↑心律失常血凝固异常栓子脱落栓塞红细胞增多症病理改变6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可逆。12~24h后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7~14天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3~4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清除,机化修复。缺血半暗带:中心坏死区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半暗带由于部分侧支血液供应,其损伤可逆。及时恢复血流,恢复半暗带细胞的代谢功能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临床表现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约25%的病人病前曾有TIA史。起病形式:多数在安静休息时发病,部分于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通常在1~3天内病情发展达到高峰。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临床类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进展型: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日,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死亡。缓慢进展型:症状在起病2周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且多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常规检查等。CT检查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MRI、TCD、DSA护理措施生活护理:保持床单元整齐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刺激;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帮助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协助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口腔清洁;协助病人洗漱进食,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病人防止跌倒,确保安全,要有保护性床栏,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湿、防滑,病人最好穿防滑软橡胶底鞋,行走不稳者,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饮食指导鼓励进食,少量多餐;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或鼻饲。防止窒息保持进餐环境安静、减少进餐时的干扰因素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掌握正确的进食方法(如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床旁备吸引装置,必要时安置口咽通气管和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困难的病人不能使用吸水管吸水肢体功能康复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软枕支持)翻身(患侧卧位最重要)重视患侧刺激床上运动训练Bobath握手:教会病人如何放松上肢和肩胛的痉挛,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