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践呼唤理论理论需要更新
――对新闻理论探索的一些思考
李良荣
历史现象往往会重复出现。我们党自1922年《向导》创办以来,对自己所领导的新闻事业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以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第二次是在党的八大以后在全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以1956年4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第三次是目前全国新闻界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这三次改革,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新闻改革所所面临的矛盾、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伴随着一个共同的现象,在新闻改革中都出现了新闻理论探索的热潮。共同的历史现象说明有一个带规律性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新闻改革推动着新闻理论的探讨,新闻理论的探讨又不断为新闻改革开辟道路。
近几年来,新闻理论探讨空前活跃,就其深度、广度来说,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能够与之相比。人们赞叹,现在是办报的黄金时代,也是新闻理论探讨的黄金时代。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是人人都懂的一般道理。但是,新闻理论究竟如何指导新闻实践,新闻理论究竟应该怎样进一步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却是需要冷静地加以研究的问题。
(一)理论和理想
在当前新闻理论探讨的热潮中,不但有专职的研究人员,而且有一批在实践岗位上的领导人、普通的记者编辑以至通讯员跻身其间,给新闻理论探讨带来了活力。促使他们对新闻理论发生兴趣的直接动因,是他们在新闻实践中碰到了矛盾需要到新闻理论中去寻求答案。但在这同时却又有另一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理论抱无所谓态度,过去的说法是“新闻无学”,现在的说法是“新闻有学也无用”。
形成“新闻学无用”的观念,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客观上讲,指导、制约我国新闻工作的社会因素很多,新闻理论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而且其他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往往比新闻理论强大得多。谨如一位报社记者所总结的:“顶头上司一句话可以把你从新闻学著作中学到的一切原理统统推翻
”。这虽是极而言之,但也确实使不少同志感到,新闻理论学了也无用。从主观上讲,是新闻理论和实际脱节,这是许多从事实践的同志经常批判的。这里我们想着重谈谈主观上的原因。
“理论和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综合来自实践第一线同志的意见,大致在三个方面:第一,新闻理论太抽象了,概念来概念去,空对空,于实践无用。第二,新闻理论太混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该听谁的。第三,新闻理论太理想了,实际工作无法达到。这三方面意见,既有新闻理论自身的问题,也有怎样看待新闻理论的问题。
新闻理论太抽象,空对空。这确实是新闻理论探讨中存在的问题,急待解决。这将在本文第三节加以分析。
新闻理论混乱,各种观点蜂起,使从事实践的新闻工作者无所适从之感。这是事实。怎么看?我以为喜多于优。不同观点之间的热烈争论,正反映了学科的兴旺发达。它可以启发人们从各方面去思考,也便于实际工作者从中选择、鉴别,并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在学术问题上只有一个观点、一种意见,那往往反映了该学科的萧条,会给实践带来严重的后果。从1957年到1978年底以前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中国的新闻学只有一个观点: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它对于实际工作所造成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新闻理论的混乱,还可能指的是正确与谬误、成熟与幼稚、深刻与浮浅的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