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7章机身结构设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技术研究所机身结构设计受机身内部装载的要求和与其他部件的协调的影响较大,因此机身结构设计不能仅考虑结构受力本身,还要综合考虑其它各方面的要求。合理地布置各种载重、燃油;协调机身与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的关系。这些布置是总体设计阶段协调安排确定的。满足机身断面形状与尺寸大小沿纵轴的分布符合气动布局的要求;满足飞机对于重心的要求。机身的内部布置和机身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往往决定了机身主要传力元构件的布置。满足各种载重的使用、检测、维护、更换等要求。桁梁式:桁梁的截面面积很大,蒙皮很薄,长桁很弱。这种结构型式适合于大开口、小载荷的情况。桁条式:长桁较密较强,蒙皮较厚。这种结构适合于小开口、中等载荷的情况。硬壳式:厚蒙皮结构,几乎没有纵向构件,其外形和刚度好。这种结构适合于无开口、大载荷的情况。4MZ相对弯矩MZ=Deff2MX相对扭矩MX=受力构件布置的依据:开口(位置、形状、大小和开口特性):由内部布置和机身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协调关系确定。集中载荷:由装载布置与机身-机翼、机身-尾翼、机身-起落架确定。机身受力构件布置主要是指横向构件(加强框、普通框)、纵向构件(长桁、桁梁、纵向加强壁板、加强长桁)以及蒙皮的布置。-前机身桁条;2-垂尾安定面的后梁轴线;3-机身设计分离面;4-减速伞舱;5-炸弹舱;6-发动机;7-驾驶舱;8-加强框(8、12、13、16、20、24、25、29、30、41、44号,其中:24号加强框为机翼主梁对接框;17号为机翼前梁对接框;41号为全动平尾对接框;44为与平尾和垂尾相连的加强框;29、30为设计分离面加强框);9-油箱;10-前起落架舱;11-设备舱一、加强框的布置(1)大集中力作用处(如:翼梁接头处);(2)大开口的两端;(3)设计分离面前后;(4)气密增压座舱端框。加强框的数目应尽量少,布置加强框必须遵循“一框多用”的基本设计原则。“一框多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