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农荣家乡兴.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荣家乡兴.doc

上传人:kt544455 2019/7/3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荣家乡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说中国式农业大国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说起来又觉得很亲切似地。想着我们的祖辈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栽种下的文明,到泥土里种出了自由独立种出了幸福,能说一句农业大国,说一句农荣家乡兴,也确实是由衷的幸福。我的家乡叫牡丹江,也许许多人都没听说过,它实在是中国北国边陲的一个小小城市,然而中国的六十年芳华赋予它了华丽的变身。身边的楼房落下又升起,街上的汽车也早已更新换代,商业区也总是不断扩大,旅游景点也开放的越来越多,还有许多知名连锁店入住丹江,但是最令人开心激动的是在祖国的北国边疆——黑龙江牡丹江竟然也发现了温泉。对此,我真的是能很开心的看见家乡的变化——祖国背景下的绝对衍生品。牡丹江的一个变化将表明中国不光是外相长大了,而是内相也成聚。文化、消费、素质中国也在不断的提高。旅游的人多了,读书提高自己的人也多了,让座不乱仍废纸的事情已经不值得记录了,这也许才是让有心人看到最开心快乐的事情了。那么农业又如何以一己之身兴荣而贡献于家乡呢?多少年来,农民始终过着只和泥土打交道的生活,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如今小小电脑进入农村,网络将世界集中在这17英寸的显示屏上,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获取更多的信息,致富路子越走越宽。牡丹江市林口县、海林市的农民正真切地感受着农业信息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筹资180多万元建的科技楼是农民利用网络信息的载体。菜农的自发组织———海林市蔬菜协会召开两年一次的种植标兵表彰大会,34名“能人”戴上红花,喜气洋洋地推走了奖励的自行车。网络给世界的变化是无与伦比,给农村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菜农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都说,小电脑可帮了他们大忙,以前种菜是跟着感觉走,后来村里人都往科技楼跑,看电教片学技术,引进了俄罗斯人喜欢的西红柿新品种改良百利和黑皮黄瓜玛莎。去年三家的15亩菜田产西红柿40多万斤全部出口俄罗斯,净赚十七八万元。3人尝到了网络的甜头,自己花钱配置了电脑,还在科技楼成立了绿源公司,专门为村里人提供和发布各类信息。近几年村里投入40多万元加强网络建设,他们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国内外蔬菜市场的行情,引导村民进行网上交易。2004年,全村250万公斤西红柿滞销,眼看西红柿要烂掉,他们上网发布信息,闻讯而来的南京、杭州等地客商考察后当即签了订单全部收购,挽回损失200多万元。现在蔬菜村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每年出口俄罗斯2000多万公斤,供不应求,年收入4200万元。牡丹江林口县五林镇有万亩水稻灌区,北兴村种稻大户尹应浩是第一个走进镇政府要求配置电脑的村干部,如今种植稻田近500亩,并在网上注册了“亮子河”牌精制大米。通过网络,“亮子河”牌大米远销十多个省市。什么样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怎样科学养殖才能高效高产,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法……农业专家和计算机专家联合开发的智能专家软件系统给农民“洗脑”,良种良法得到推广。还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56岁的林口县五林镇北甸子村村民张庆德,他一直种水稻和烤烟,前几年买肥买种钱没少花产量就是上不去。前年他们通过农业信息网,采用专家力荐的一种水稻高效技术,较常规节省用水15%~30%,亩产量增加20公斤左右。今年上海一家公司来考察后特意包了300亩地,专门生产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