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防暑降温小知识夏天,我国华东地区气温都很高,天气晴朗酷热,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度均达到最高等级。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注意身体健康。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这种中暑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轻度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中暑的症状防护措施一、及时补充水份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最好是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痛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吃鸡、鸭、瘦肉、鱼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六、午睡时间不宜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加深抑制,脑内血流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八、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九、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3、%~%的凉开水;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5、如果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或针刺双手食指指尖的十萱穴。当病人好转时再送往附近医院治疗。6、重度中暑者立即送医院急救。急救措施1、人丹: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2、藿香正气水:主要成分是藿香、苍术、陈皮、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等。具有解表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因天气变化、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引起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等症状。即是说,藿香正气水可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防暑药物3、清凉油:主要成分是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桂皮油等。具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等,亦是夏季旅游常备的良药。4、金银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5、荷叶:适用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