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文档名称:

经济研究1998.12.doc

格式:doc   大小:356KB   页数:7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研究1998.12.doc

上传人:drp539608 2019/8/2 文件大小:3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研究1998.1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近两年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思考陈东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0003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经济运行中多一些政府作用,宏观调控的范围较宽一些,干预方式较直接一些。这就事实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政府干预”和“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1998)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和“怎样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的问题。本文从“政策操作”角度,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读者。一、,经济没有明显回升从1996年5月1日到1998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其中,%%,%。此轮减息次数之多,下调幅度之大,首、末相隔时间之长,均是以往年份所不能比的。但是,在这期间,包括GDP、工业、投资和社会商品零售额(消费)等在内的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不但未转向回升,反而呈持续下降之势,出口自1997年第二季度达到高峰后逐季下降(见表1)。1998年初,政府以为,该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在上年到达谷底后转向回升。但是,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该年上半年的数据未达到政府的计划值。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只有7%,比计划的8%低一个百分点;%,;%,;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自上年9月份为零以来,出现连续9个月负增长,从上年10月的-%降到该年6月的-3%。这种“持续下降”在经济学上可以定义为“经济衰退”。面对“利率下调未能停止经济衰退”的形势,政府管理层发现,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根本改善、国有企业的改制没有完全结束以前,单一利率调节的效应是有限的,仅仅只是放松货币政策很难从根本上扭转经济衰退格局。所以,政府的政策思维逻辑转到财政政策方面。,国民经济回升加快1998年初,有经济学家建议适当放松赤字规模,在经济低潮期可灵活运用赤字政策刺激经济回升。但是,政府管理层依然坚持“缩减赤字政策”,在1997年减少100亿元赤字的基础上,1998年再减少100亿元赤字,从550亿元降到450亿元。直到3月九届人大闭幕时,财政部长还在重申要坚持1993年以来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直到1998年6月底,财政政策并未见明显放松,赤字计划未作调整。当经济增长持续下滑造成矛盾和困难越来越严重,8%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有困难,企业效益一再下滑,实际失业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速下降,从而造成税收增速明显下降,有可能同时发生企业、银行和财政危机时,政府管理层才下决心调整政策操作工具,加大刺激经济回升的力度,从主要放松货币政策转向主要放松财政政策。从7月份开始,财政政策的“适度从紧”明显变成为放松。这次放松,不仅表现在财政部于7月份将公路投资计划由年初定的1200亿元增加到1800亿元,大幅度增加水利和环保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而且在给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基础上,于8月份猛然增发1000亿元用于公共投资的建设性国债,使今年的赤字规模猛然达到960亿元之多,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赤字之最。由于这一次财政政策放松不是从增加经常性开支入手,不是一般地增加政府的消费需求(通过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而是从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入手,扩张政府的直接投资需求,所以,对经济的刺激很快、很明显(尤其表现在投资和工业的突然加速增长上,见表2)。表2显示,工业、投资、零售三大指标由衰退转向回升的“拐点”位置不同。资产投资增长的“拐点”在1997年底和1998年初,之后转入回升轨道,4月开始回升加速,7月以来加速最明显。全国商品零售额增长的“拐点”在1998年2月,4月以后转入回升轨道,但是回升加速也是自7月以来。工业回升不稳定,月度之间有波动,“拐点”在8月份。出口和物价还在下滑之中,目前未见“拐点”。可见,在政府采取强有力的赤字财政政策以前,除出口和物价继续下滑外,工业和零售开始出现回升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经明显回升。这一方面说明,减息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差后,对国民经济的刺激效应逐渐显示出来,我们不能轻易得出“减息效应失灵”的结论。另一方面也说明,财政政策放松对经济的刺激效应,比货币政策放松特别是比单一的减息措施要明显、要快一些。尤其是,如果财政放松不是一般的减税或增加补贴,而是增发国债、用扩大赤字的办法增加投资,其效果更为明显。,财政手段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操作力度要有长期考虑当采用力度非常明显的财政政策时,效果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