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学习中国现近代史纲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过程及谈谈自己的体会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到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持模糊的态度。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几种,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中国引起强烈反感,这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研究目的:1、回眸南京:南京被攻陷前的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历史见证地。2、勿忘国耻:对于中国来说,30万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大于统计意义。这个数字在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中对中国人民造成深切苦难的象征,并且这一由战后南京军事法庭所确认的数字,被当作对日本侵略者正义审判的结果的一部分。3、以史为镜:通过对于侵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抗战胜利原因的理解,清醒了对中国当前形势的认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同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将领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动请缨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2月4日,日军逼近南京外围。8日,日军占领南京外围阵地,已从北、东、南三面包围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的长江一条退路,然而唐生智做出“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下令集中力量固守复廓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令宋希濂三十六师看守城内通向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严禁部队从此处退出。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10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时,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围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向下关溃退,在挹江门与三十六师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由于渡船已经销毁,许多难民与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他人见渡江无望,返回城内。许多士兵脱下军装躲入南京安全区。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二、日军暴行经过1、屠杀日军攻占南京时在战场上俘虏了数万中国官兵,在日军高层的授意下,这些俘虏都被集体屠杀。此外,日军还对那些换上便衣混入民间的中国溃兵进行了彻底的搜捕,凡是被认为有士兵嫌疑的人都被抓起来,继而遭到集体屠杀。数万中民在日军搜捕溃兵的时候受到牵连被一同屠杀。在占领南京后的几个星期里,日军毫无约束地在城内外游荡,随意杀害平民,被日军强奸、抢劫的受害人也往往被日军杀死灭口。被日军屠杀的中民在20万至30万人以上。、集体屠杀从12日深夜到13日,败退下来的几万中民蜂拥至挹江门外的下关一带,试图渡江逃离南京。13日,日本陆军第6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从三个方向进攻下关,日本海军也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