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联合大学2016-17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题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学院:信息学院班级:通信1601B1:子剑学号:20**********任课教师:诗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前夕,重温中国近代史,不禁感慨万千,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任意歪曲和篡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企图藉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否定党的领导的作法深感愤慨。本文拟以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历史实践为背景,通过近代史上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等阶级和派别为救亡图存对中国出路的选择和比较,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产生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重任。翻开中国近代史,无疑看到的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勾结,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集团中的先进分子为了拯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的振兴,曾先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设计过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他们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寻找光明之路。鸦片战争前夜,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已经走向没落。面对这种严重的社会危机,地主阶级中的极少数有识之士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提出了“更法”、“改制”的主。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少数进步思想家从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要求了解世界,正视现实,并提出“师夷长技”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龚自珍、林则徐、源这三个地主阶级思想家的主分别代表中国近代社会这一大变动时期地主阶级先进分子的思想发展,即从“治天下”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的思想主顺应了历史的需要,不仅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而且对后来也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但由于阶级与历史的局限,他们只能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改革主,不可能超越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畴。同时在清政府腐朽昏聩的统治下,他们的方案也不可能被采纳,仅仅是作为当时民族危机和封建社会危机的产物而昙花一现。19世纪60年代,在外经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受太平洋天国和捻军重创的情况下,清政府部一些通权达变的封建政治家认识到,要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必须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从而以“求强”、“求富”相标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兴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活动,这就是历史上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奕诉、曾国藩、鸿章、左宗棠、之洞、崇厚等。洋务运动打出的旗号是“自强”“求富”“时务”“新政”,实质是“变器不变道”,即以“学习外国利器”的办法来维护封建的纲常、道德和政治制度。尽管洋务运动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起了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的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只在军事和经济围进行枝枝节节的改革,不敢也不愿进行政治领域的改革,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避免的归于破产。所以尽管洋务派一再努力“求强”“求富”,但求了30多年,中国不仅没有独立富强,民族危机反而愈益深重了。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