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等高线地形图解题技巧系列谈之一.doc

格式:doc   大小:697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等高线地形图解题技巧系列谈之一.doc

上传人:rjmy2261 2019/8/3 文件大小:6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等高线地形图解题技巧系列谈之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等高线值的判读(原创题)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b、c分别表示代表三条等高线的数值(单位:米),则有()>b><b<>a>〔点拨〕根据支流穿越等高线汇入干流可知支流流向,从而得出c<b<a。〔答案〕B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400米、500米,则图中a、b、c的数值是:a=米,b=米,c=米。〔点拨〕示坡线指示降坡方向,高度值a>b>c.〔答案〕a=500米,b=400米,c=300米。根据等高线注记字头朝向判读等高线上高程注记字头总是朝上坡方向。,则等高线a、b的值是:a=米,b=米。〔点拨〕“50”所指方向高程较高,故等高线值a<50<b。〔答案〕a=40米,b=60米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根据图示回答(1)~(5)题。(1)A、B、C的高度分别是:A米;B米;C米。(2)M、J、N的高度分别是:M米;J米;N米。(3)KLI的高度分别是:K米;L米;I米。(4)E、D、G的高度分别是:E米;D米;G米。(5)F、H、O的高度分别是:F米;H米;O米。〔点拨〕在判读时应结合示坡线指向和海岸线的海拔高度是0进行判读。〔答案〕(1)A20米;B40米;C60米。(2)M80米;J60米;N100米。(3)K40米;L60米;I60米。(4)E60米;D40米;G40米。(5)F60米;H80米;O80米。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当B地气温为24℃时,A地气温为18℃,则A地等高线的值是米。〔点拨〕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100m),可知A、B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等高距为1000÷5=200(米),结合海平面可推算出A海拔高度为1400米。〔答案〕1400米根据“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判读此法用于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和等值线的高度。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为凹地形(如小盆地或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为凸地形(如山峰)。例6、在图6所示等高线地形图中(单位:米),A、B两地的值分别可能是()〔点拨〕根据“低于低值,高于高值”有200<A<400,600<B<800〔答案〕、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甲、乙H甲、H乙,则甲、乙两点间相对高度H相=H甲-(一个取值范围),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相对高度(⊿H):公式一:(n-1)d<⊿H<(n+1)d,式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高程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公式二:H高-H低<⊿H<H高-H低+2d,式中H高表示两点间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注记高程,H低表示两点间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注记高程。公式一、二还可用于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应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灵活选用。当所求两地中有一地(或两地)恰好位于等高线上时,上述公式将不能直接套用。例7、根据图7所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3)题。 (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①210米②180米③390米④410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3)关于M、N、P、Q四地之间,相对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M、Q的相对高度有可能小于P、Q的相对高度②M、Q的相对高度不可能大于P、Q的相对高度③M、N的相对高度有可能为0④M、N的相对高度不可能为0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点拨〕(1)中在陡崖处重合的线有3条,用公式一;(2)中注意Q点在300米等高线上,不在适用上述公式,R点海拔高度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故R、Q两点的相对高度应大于900米,小于1000米;(3)中关键是确定M的范围,有两可能:500<M<600或300<M<400,500<N<600,400<P<500,Q=300,通过差值计算可知①③正确。〔答案〕(1)D(2)C(3)A等高线地形图考点解读之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