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书名:《童年的秘密》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7月第一版玛利亚·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人之父”,“现在应该开始重新‘了解你自己’”,这些蕴藏着深刻哲理的话让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童年的秘密》,渴望深入了解她的思想。儿童代表着为未来,代表着希望。本书开篇第一章即为“儿童的世纪”,人们对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就像蒙台梭利说的,儿童本身隐藏着一个生命的秘密,它能够揭开“人类灵魂神秘的面纱”。比如利用心理分析手段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精神病远在儿童时代的根源。潜意识唤起回忆所表现出的童年的痛苦在蒙台梭利的时代并未被人们普遍了解。“这种痛苦是纯精神层面的,潜移默化的,能够完全在不经意中实质性的造成心理病态的成人个性”。更多的研究越来越让我们感受到儿童时期对整个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接下来,书中一点点带着我们揭开了童年的秘密。从生理和心理学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拥有主观的心理生活。”“婴儿自出生起就有真正的精神生活”。这一章很有趣,名为“灵魂胚胎”,里面出现了“肉化成人”一词,我用了很久来消化这个概念,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她是把新生儿看做灵魂,用“肉化成人”来表述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行为。我将肉化理解为儿童不断形成人的个性特征的过程,包括心理塑造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灵魂实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断学习着、进步着。蒙台梭利从婴儿出生时无行为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体最终得到发展和完善是婴儿努力去融合完结环境,并通过这种努力形成个性的结果,由此,她得出了“儿童是成人之父”的结论:“这种缓慢和渐进的行动表明精神在持续不断的获取工具,同时精神也在不断努力维护自己的主权,避免行动沉沦于惰性和机械性。精神必须持续指挥行动,不至于收到固定本能的控制和陷入混乱。这种努力使创造里始终得到积极的发展,为灵魂肉化成人的永久工程做出贡献。”人就是这样自我形成了个性,“如同胚胎和儿童成为人的创造者,是‘人的上帝’”。儿童努力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决定了他的将来,也就是成人的一切,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是父母生养了儿童,但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孩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蒙台梭利借此提出“人是由儿童创造的,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我看的时候越想越觉得像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囧)婴幼儿在“肉化成人”的过程中努力着,他们不仅有各种潜意识的本能,还有自然天赋的成长发育的“心理图谱”,有劳动本能和学习的自主意识。因而,“人又天生的行为自由,需要特别营造”。为儿童自然和自主的心理塑造,必须营造合适的环境,才能使儿童得到正常化的发展。“只有让儿童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进行正常化的活动,他们身上很多的疾病和病态才能够消失。”儿童是非常敏感的,会为小小的原因而特别紧张冲动,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任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初的任性就是最早的心理疾病。如果成人不能正确的理解这种现象,不能合理疏导,在儿童身上将出现心理扭曲和偏离,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并会影响到成人阶段。就像在童年阶段种下一颗种子,它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消逝,反而会越发强壮,幼年时期经历的小事也会影响你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儿童,在尊重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为儿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超自然环境”,是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正常化的发展,并在帮助儿童正常化发展中,开展儿童教育。在“超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