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docx

上传人:1379621**** 2019/8/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篇一】我生于1944年,几十年与祖国风雨同行,家国情怀始终萦绕在心头。一首童谣。旧社会苦不堪言,最苦的是,童年跟着大人躲兵荒。我家离汉川城只1公里。日寇投降前疯狂至极,常进村抢粮捉鸡,侮辱妇女。白天鬼子进村,我们只得躲进庄稼地。晚上鬼子不停放黑枪,流弹常常打死人。我们不敢上床睡,只能席地而卧。刚赶走鬼子兵,反动派又发动内战。那时,解放军动员青年参军,伯父编了一首童谣让我唱:“加入解放军,穷人要翻身。赶走日本鬼,再灭土匪军。”小小的我在村头吟唱,妈妈听到歌声,连忙揪住我的耳朵往家里拉,“你这个小鬼,不要命了!”伯父连忙出来解围,叮嘱我在没有敌人的时候唱。一篇作文。1964年我参加高考,作文题是阅读《干菜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山东东明县当年2月发生灾荒,非灾区在运送干菜支援灾区时,很多地方的群众自发地把面粉、猪肉、慰问信打进干菜包。回想24年前该县同样发生灾荒,农田颗粒无收,干菜价格飞涨。狠心的地主把霉烂的地瓜干掺沙子,以此向农民放高利贷,害得不少人家破人亡。我以《灾害无情党有情》为题,一腔真情流于笔端:新旧社会两重天,我的家乡也曾见。辛未年(1931年),发大水,村里走出逃荒队。耳闻饥冻声,眼角泪雨飞。不知多少人,饥寒交迫成新鬼。甲午年(1954年),又淹水。救济粮,不断炊。寒衣被,暖心扉。赈灾纺线织鱼网,拿到集市换钱归。走进村里挨户问,没有饿死一个人。灾后的几年,家乡连年夺丰收,我家带头交公粮,余钱购买国库券。妈妈教育我们:度过饥荒不忘党恩,丰收之年有灾区。作文写得好,心情舒畅,在其他科目也发挥得不错,我被武汉大学录取。一顿年饭。大河有水小河满,家运随着国运兴。没有强大的祖国,那有幸福的小家?家国情怀要传给后代。有一年大女儿出国,只有两个儿子陪我和老伴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顿团年饭怎么吃?我提议:吟诗煮酒贺新春,得到全家赞同。该给远方的女儿说什么呢?我以诗联传情:“千里客乡遥望月,***脉永连根。”“你是一只放飞的风筝,飞向那蓝天白云。风筝啊风筝,你可知道?天上的日月两轮,那是祖***亲的眼睛。你飞得再高再远,风筝的线头,永在妈妈的手心。”在国内读大学的两个儿子,我激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对于学医的大儿子,我送的对联是:“良方有价,良心无价;医术济民,医德亲民。”非典爆发那一年,他在首都医院进修。院方允许外地进修人员离京,但他坚守在京,投入非典抗击,工作出色。首都医院表扬信寄到他所在的医院。这一年,他光荣入党。次子进入军校,我送他一首励志诗:“始从今日着戎装,使命在肩常掂量。科技强军追远梦,书山有路登殿堂。”他学****成绩优异,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篇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曲里唱的,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着。一支笔,一块刻板,一张蜡纸,一架油印机,映着教师的责任与坚守。虽然现在教室已经配备了电脑、电子白板、空调、打印机、摄像机等先进教学设备,但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教师们,粉笔、黑板、油印机则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教具。我的妈妈这样告诉我,那时候给学生用蜡纸油墨印试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刻板一般由老师自己完成,从刻板到印刷全是手工。每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试,老师们得提前把卷子内容刻到蜡纸上,然后用油印机一页页印出来。刻写过程需要十分小心,稍有一点闪失,就会把蜡纸戳破,印出的试卷便会落下一个黑点,影响了卷面效果。刻写蜡纸非常考验老师的基本功,需要用铁笔一笔一画进行,字体大小适中,印出来的字迹美观大方。刻写很费时间,一份试卷最起码要两个多小时,在我的记忆中,有时候妈妈下了班也要刻,而我最喜欢待在旁边看着。我觉得好神奇,那锋利的铁笔一笔笔写在泛黄的、有小格子的蜡纸上,垫在下面的钢板发出呲呲的摩擦声。之后,妈妈让我帮忙油印翻纸,我可来劲了,结果却成了一个黑脸猫。就是这样,老师让学生有了复****练****的机会。一张张蜡纸上,写满了妈妈的教书生涯,写满“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教师的芳华延续在学生的青春里,永远不会老去。妈妈告诉我,虽然他们那个年代生活艰苦,但孩子们的心和老师紧紧相连。他们周末步行来我家,和妈妈一起聊天,妈妈请他们在家吃饭,我真心觉得这样好暖心啊!后来,妈妈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我,在我6岁时决定全职在家,但至今走在街上还会被一些人叫住,问“韩老师好”,说着学生时代的一些趣事。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任岁月变迁仍被很多学生记得。每每和我介绍她的学生,妈妈都如数家珍。尽管妈妈已经不再做老师,但她对工作的认真和对孩子们的关爱却一直影响着我。也许是因为妈妈的身影,把教师的形象勾画得既神圣又亲切,我认定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有本领、最可亲的人。大学毕业以后,我一心要当一名教师。当我接到学校通知的那一刻,我兴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