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中国教育史笔记全.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教育史笔记全.doc

上传人:wz_198622 2019/8/5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教育史笔记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教育史笔记[背诵版]“六艺”(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2)夏朝:序和校;(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1)“学在官府”;(2)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分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学****内容为“乡三物”,由大司徒负责;(3)大学与小学:天子设大学称辟雍;诸侯设大学称“泮宫”;(4)家庭教育:7岁开始分男女进行教学;3.“六艺”教育(1)礼的作用:明确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2)乐的作用:是一切艺术教育的总称,包括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3)礼乐的关系:“礼”是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道德精神修养;(4)射御:军事技能训练;(5)书数:小学的学****内容;《史蒥篇》是西周的小学文字教学用书;二、(1)私学兴起的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2)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3)(1)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2)特点:①学术自由;②“不治而议论”,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③自由辩论;④学无常师;⑤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3)历史意义;(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3)“性相近也****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4)“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和有教无类的作用;(5)“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及其历史意义;(6)教学内容:“六艺”。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忽视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7)教学方法:①学--思--行并重;②因材施教;③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8)道德教育:①以“仁”为核心,“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②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自省、改过)(9)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10)(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4)道德修养的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5)教学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1)“六经传人”、先秦儒家学派之集大成者;(2)“性恶论”:“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说明教育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于“化性起伪”;(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以《礼》为重点;(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虚一而静”的学****心理状态;(6)论教师: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即出自《荀子·礼论》。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为“尊严有惮,耄艾有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①政治和道德教育;②科学技术教育;③文史教育培养;④思维能力的教育;(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①主动;②创造;③(1)“法自然”与教育作用:“不言之教”(2)“逍遥”的人格理想(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