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7世纪——荷兰的黄金世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于西北欧,17世纪对于荷兰来说,将是一个“黄金时代”。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荷兰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面朝大西洋北海,背靠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古老的商船水路从这里入海,荷兰人为了排涝还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这些优势为荷兰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提供了条件。他们设计了造价低廉的船只,靠着比较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黄金世纪。由于国土面积,国家制度等原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荷兰带给我的触动很深,是因为他的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还有创新精神,大国要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就像今天中国一样,有着很多高科技发明,但是我们的国民素质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是多么希望财政花在教育上的预算能多点儿,如果能把人口数量变为人力资源,变成人才强国,中国会成为真正的强国。荷兰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船长叫巴伦支,在一次航行中,为了寻找更近的路线,他们在俄罗斯附近被冰封的海面封住了,巴伦支在俄罗斯三文雅度过了八个月的漫长冬天。为了生存,他们拆掉了甲板做燃料,依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食物,在恶劣的环境中,8个人死去,但荷兰人却做出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没有动客人交给他们的货物,而里面就有能维持他们生存下去的食物和医疗用品。幸存的荷兰商人,最后将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递后世的商业法则。这件事给我了很大触动,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想起了中国,想起了中国商业人的商业信誉,想起了众多商业不诚信问题。我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荷兰良好的商业信誉,良好的商业信誉保障了市场占有率,在微博上我看到了一篇微博让我很无奈内容是这样的: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一颗胃!因为,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药火腿、陈化粮、碘雀巢、红心蛋、糖精枣、硫银耳、农药菜、瘦肉精、三鹿粉、甲醇酒、地沟油……如果,那么商业信誉是不是也会增强呢?那么这些问题是不是就会少出现呢?当国产品牌说国人不支持国货的时候,有没有拷问自己的良知呢?如果我们生产的奶粉比进口的奶粉好,那我们本国生产的奶粉所占的市场份额不会是今天这样。当出口香料到欧洲的益处减少时,荷兰人通过将咖啡引入东印度群岛,发展起一种新的经济资源。这是荷兰人的创新精神,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讲创新创新,从我小时候起一直到现在这个词依旧热度不减,但是这貌似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提纲,或许这中间有太多的困难需要解决吧,这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一直在做语言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