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电影《朗读者》中的隐喻.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影《朗读者》中的隐喻.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9/8/7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影《朗读者》中的隐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影《朗读者》中的隐喻[摘要]电影《朗读者》讲述了二战后背景下男主角迈克与年长其21岁的女主角汉娜之间的爱情悲剧。该片同时涵盖了回忆、历史、法律、纳粹、文盲、秘密、爱情、救赎、人性等诸多主题。观众若想更好地理解影片中的角色与主题,借助于片中大量出现的隐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主要从男女主角爱恨交织的感情、《奥德赛》、水的意象以及文盲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影片中出现的隐喻。[关键词]《朗读者》;角色与主题;隐喻电影《朗读者》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中期德国少年迈克和中年女子汉娜之间展开的一段忘年恋。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来塑造角色和揭示主题。迈克与汉娜爱恨交织的感情隐喻战后德国年轻人对于纳粹时期的父辈所有的一种矛盾心理;荷马史诗《奥德赛》隐喻迈克不断流浪、寻找自我的精神之旅;伴随着多次沐浴及游泳出现的水的意象隐喻洗去污浊,涤清罪恶;文盲隐喻纳粹统治下如同文盲一样生活在愚昧和无知中的普通民众。一、男女主角爱恨交织的感情影片中年仅15岁的少年迈克与36岁的汉娜之间爱恨交织的感情隐喻德国战后重新审视历史的青年一代对他们曾经身为纳粹或其帮凶的父辈的复杂情感。战后,德国反省纳粹时代的疯狂和邪恶。迈克和同学们在大学特别研讨班的阅读书目里就有诸如《德国罪过问题》这样的书籍。研讨班上,教授说:“在奥斯威辛工作过的有8000人。其中19个人被判有罪,而谋杀罪名成立的只有6人。”是否这19个人就比其他纳粹分子更加罪大恶极呢?这是战后青年一代也无法回答的问题。他们当然想为父辈洗脱罪名,但他们内心早已背负上罪恶的包袱。理解和谴责,两者他们都想要,但是,两者又都行不通。影片中,迈克作为实****生前往法庭旁听一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坐在战犯座位上的,竟然是阔别多年的汉娜。审判间隙,研讨班的同学们回到教室讨论。有人问:“我们到底要干嘛?”迈克说:“我们在试图理解。”一位男同学愤愤不平,“6个女人把300个犹太人关在一座教堂里活活烧死。这哪一点值得理解了?告诉我!我在问你话!哪一点值得理解?”迈克无言以对,的确,他试图理解自己深爱的人,却又不知该如何理解,并对自己和她曾经的关系感到羞耻。迈克对汉娜的罪行始终无法释怀。他很清楚把自己知道的汉娜的秘密公诸法庭是他的道德义务,而且明知文盲这条证据对汉娜有利,能够帮助她的案子,甚至会影响判决结果,至少能减刑,却没有告知法庭,他其实是有能力帮助汉娜澄清事实的。这一方面固然有为汉娜保守秘密的因素在其中,但更主要的还是他无法面对也不能原谅汉娜的过去。同样,汉娜在服刑期间学会了读写,一封封满怀希望的信件寄出,迈克始终没有回应,也许他想逃避那份自责的心情,也许他没有勇气面对汉娜。汉娜在监狱里生活了20多年,迈克从不去看望她。很快汉娜就要刑满释放了,在监狱工作人员的请求下,迈克才来和汉娜商量她出狱后的打算。他十分勉强地握住汉娜从对面急切地伸出的手,但很快就收了回去,对于两人的感情只字未提,只问她有没有想过以前的事,有没有学会忏悔。迈克对汉娜爱恨交织的感情正是战后一代德国年轻人对战争一代的感情。战后德国两代之间难以互相融入,无法互相理解的尴尬,通过这段忘年恋细致地反映了出来。正如施林克所言,迈克体验到的心理矛盾是战后一代对战争一代所持有的好感和震惊,向往和厌恶,理解和审判。二、《奥德赛》影片中多次出现《奥德赛》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