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260933426 2019/8/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案例,学****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那么下面是分享的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一湖南郴州“泥鳅大王的科技路桂阳县有个“泥鳅大王,叫李经武。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大喜事:他正在申报的一项发明专利,被江苏省一名客商看重,开了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准专利值这么多钱?近日,笔者来到该县鹿峰街道新澄村采访了李经武。“现在水质还可以,大家把水里的杂草捞出来,以便进一步保证水质。李经武正穿着长套鞋在泥鳅塘里和工人们一起捞杂草。笔者了解到,他养的33亩泥鳅苗马上就要集中捕捞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听说你的"准专利"有人开个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发明值这么多钱啊?笔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呵呵,这可是我研究了几年的成果,名称叫泥鳅专业饲料。李经武告诉笔者,这种饲料是为鳅鱼量身订做的,既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又能让鳅鱼长得又快又健康。 2007年起,李经武承包了3亩水塘养殖泥鳅。几年来,买鳅苗卖泥鳅,效益平平。在该县科技特派员唐高云的指导下,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从2009年开始钻研泥鳅催产、人工受精等孵化技术,经过10多次失败,当年攻克了孵化难关,掌握了先进的孵化、育苗技术。李经武并不满足。养殖泥鳅5年来,好钻研的李经武前前后后一共拥有了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鳅苗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等六项专利。在竞争激烈的养殖业中,这些专利的取得让老李的泥鳅养殖之路越走越宽。“我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卖鳅鱼苗和技术,只有在养殖技术上不断进步,在提高鳅苗成活率上下工夫,事业才能越做越大。李经武说,“科技就是生产力,,产值在300万元左右,赣州、衡阳等地147家养殖户慕名而来买苗子,就是看中了我的养殖技术和鳅苗成活率高。如今,李经武与本县和外地的187户养殖户签订了长期供苗合同,带动养殖面积1700余亩。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学徒三年练就优秀品质1980年,刚满16岁的陈世华初中毕业,在父亲的要求下,他跟着远房一个表叔,当起了为期三年的木工学徒。学木工最难的除掌握技术外就是读懂图纸。勤奋又聪明的陈世华很快掌握了木工技术,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是不能独立对照图纸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不懂英文符号,看不懂图样结构,需要别人解释才能做。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读懂图纸?陈世华就此多次问师父,得到的总是一个回答:熟能生巧。于是,白天,陈世华就拿着图纸慢慢做,虚心向师兄弟们请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图纸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点。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管什么字母,不管什么图纸,陈世华都能读出来,读得懂。在师父眼中,陈世华在学徒期间已有很多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两次创业伤身又蚀财1999年,细心的陈世华发现,农村很多山场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将是不错的行业。于是,2000年,他说服家人,毅然放弃用了20年的斧头,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电锯等设备,专门为加工户提供裁锯服务。随后十年的忙碌生意和丰厚收入,证明了陈世华当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大展宏图时,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电锯无情夺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躺在病床上的陈世华,一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