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觉统合训练不等于体育运动感觉统合训练不等于体育运动   感觉统合于90年代传入大陆至今已有20余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被普及,许多人不知道感觉统合是什么,听说过感觉统合的人更多的是把感统训练看成是特殊儿的一种治疗方式,致使许多感统失调的孩子不能在生理优势期得到专业的帮助。事实上,感统失调的孩子(是正常健康的孩子)比特殊儿更需要被关注与帮助,因为,目前有八成以上的孩子被感统失调所困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严重受影响,却未被看见和理解。这类孩子都是正常的孩子,所以,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只会用“正常”的标准去要求、衡量与评论他们,孩子们唯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太多的孩子被耽误错待,太多的孩子被感统失调所束缚,太多的孩子因感统失调影响了学业和生命质量,形势非常的紧迫,向大众传播正确的感觉统合观念任重而道远。之所以说任重而道远,是因为打破旧观念建立新观念是艰难的事情,在传播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常见的是一些敢于“吃螃蟹”的先行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别老把自己孩子当作不正常的孩子”“别老认为自己孩子有问题”“我们以前不做感统训练,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感统训练不就是体育运动吗?你带孩子多跑跑步不就行了?”……对于家人的种种阻挠,先行起来的一方无法解释清楚,内心足够强大的家长,会坚持给孩子做训练,后来用训练效果折服了家人,而另一些本身也存在明显感统失调的家长只好放弃,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身心受困,直到孩子上小学后无法正常上课和应对功课时才着急、焦虑和求医问诊,个别孩子还被医院诊断为多功能自闭症或阿兹伯格综合症。    不感统训练虽然是以运动的形式进行,但它并非是一般的体育运动,以下例子可以说明。例一:某高校的体育老师,来体验感统课程。两小时的训练,前半小时他已气喘吁吁,难以继续。二十几年的运动生涯对他的双侧分化不全并没有帮上忙,他在做爬、跑、跳时身体大片用力,虽然他的肌肉很结实,也很有力,但用的都是蛮力,加上身体不恰当用力,所以很快就把能量消耗完毕。从他身体的反应模式可以推测到他在生活、情感、工作方面的固有模式——特别用力的那个却也是特别不讨好的那个,做事虎头蛇尾,结果总让人大失所望,因为,运动、生活、工作用的都是同一个大脑。他虽然天天运动,但并没拥有一个能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的身体和大脑。例二:夫妻俩都是体育老师,但是,他们8岁的的女儿小桃感统失调却很明显。虽然两夫妻都很注重女儿的运动健康,从小就培养女儿运动的衡、视觉空间和上臂肌肉张力等方面却发展得很不足,造成孩子做事费劲、记忆差、容易疲乏等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例三:12岁的男孩阿锋,从5岁开始跟专业教练学乒乓球,练了快7年了,双侧肢体协调却很一般,跑起步来,双手臂不会协调摆动;手臂无力,吊环3秒都坚持不了;视觉空间发展不足,找东西时明明在眼前却看不见;前庭觉发展也不足,学习能力不高。例四:有一位误认为感统训练就是体育运动的家长,非常地爱孩子,天天带孩子在户外跑、跳、滚、爬一小时以上,却发现孩子越来越坐不住,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做作业越来越马虎,家长遂带孩子找我来测评。在测评中,我发现孩子四肢肌肉张力很足,但全身都是硬绑绑的,没点弹性,肌肉、关节、韧带的柔韧度非常的缺乏。家长由于不了解感统动作的原理,所以,虽然每天都训练,训练内容也经常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