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文档名称: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06KB   页数:10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yzhluyin9 2019/8/9 文件大小:2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成都体育产业首次列入新兴产业规划比肩主要发达国家,2020年体育产业产值占GDP2%据介绍,2004年至2008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比同期GDP增长高出6个百分点。目前成都市产业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按照《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将达到2%,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1%至3%,体育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市的比重达1%,形成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员体系。同时,成都市将新建1—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1—2家体育企业上市;并积极申办和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单项特色体育赛事,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重大项目为龙头,“五大重点”构建产业高端体育健身休闲游。近几年来,成都初步形成了配套齐全的休闲体育产业体系。据统计,,占体育总收入的80%。规划要求,为加快群众健身设施健身和大力开展群众健身娱乐活动,成都市将着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体育企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赛事为龙头,突出赛事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打造3—5项品牌赛事,将体育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产品市场、体育中介市场进行链接,逐步建立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的体育服务新格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配合第13届全国运动会申办工作,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化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为成功申办和举办全国运动会及高等国际赛事、发展赛事经济提供物质技术保障。体育旅游业。充分利用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开放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项目。体育培训业。成都现有几百家国家级培训基地(中心),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通过继续引进、建立品牌体育培训企业和品牌体育培训学校,发展高端体育培训业。融合“田园城市”理念,“一核一圈六区”首次亮相成都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要求和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的新目标,提出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核、一圈、六区”。这也是成都市第一次对体育产业及功能区进行规划。“一核”是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创意产业。建立和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网络,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场地、建立市民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市民身边的体育活动(赛事)。引入国内外著名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特许和连锁经营,建立高、中、底档并存的商业化连锁服务体系。“一圈”是在郊区(市)县的自然乡村,建立环抱中心城区的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利用丰富的环境,打造国内最具有特殊的环都市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六区”是在郊区(市)县打造六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有都江堰龙池虹口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双流高端体育赛事集聚区、温江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新津水上运动集聚区、锦江龙泉赛车运动集聚区、和大邑西岭雪山冰雪运动集聚区。为了促进成都市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还提出了加强领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积极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八项保障措施。责任编辑:常江中国的体育产业还只停留在好高骛远的经济概念游戏上。中国有体育竞技、无体育传统;有众多的体育品牌,无深厚的体育文化;有潜力巨大的体育市场,无架构井然的体育产业举国体制成体育产业枷锁社会需求才能推动其发展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达到两千多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超过1%;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的体育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柱产业;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达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8-2009年,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20%,高于全,在2009年,%,展示了很大的潜力。体育服务业在中国大多数省市区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则主要分布于沿海及东部省份。中国体育产业已形成以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为主导、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地区差距很大,体育产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中西部地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