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编制依据1.《xx至xx国家高速公路xx省xx至xx公路第x合同段施工图纸设计》2.《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版(上、下册)3.《xx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合同》x合同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第一册土建工程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建设意义xx至xx高速公路是xx至xx国家高速公路在xxxx县境内的重要路段之一,也是构成xx省x纵x横高速公路网络主骨架组成部分,贯穿了xx西部,并与xx高速,xx高速以及xx到xx高速公路连接,形成纵横交织的高速公路网络;同时也是贯穿我国西部省市的一条南北公路运输大道,是内陆西部地区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相联系的便捷通道之一。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起点位于xx县xx乡xx村附近(K17+000),沿国道x东侧1~2km走廊带布设,经xx县xx镇xx村,在xx镇附近设互通与国道xx连接后,终于xx镇xx村附近(K22+600),。本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路基挖方107万m3;路基填方(含土石混填压实方);;连拱隧道1座475m;,人行天桥、机耕天桥各1座;互通式立体交叉1处含互通主线桥(3-20m)一座;分离式立体交叉桥梁1座(1-20m)。合计挖孔桩178根;30mT梁108片;20m板梁539片。另有人行通道5道,盖板涵18道。三、沿线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xx至xx高速公路第x合同段起于K17+000,止于K22+600,位于xx市境内。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武陵山脉横于项目区北部。路线大致沿北向南展布,总体地势西北高、南东低,海拔标高一般200~500m。由北向南线路穿越的地貌类型主要有溶蚀构造低山台地低丘洼地、剥蚀构造砂页岩低山丘陵、剥蚀构造红岩低山丘陵地貌。2、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所经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原地震基本裂度小于等于Ⅵ度,大型桥梁及隧道按Ⅵ度设防。3、地质本标段地处低山丘陵,沟谷发育,坡度较陡。区域地层岩性为薄层至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炭质灰岩、夹页岩组成的地质岩组,基岩多出露,覆盖层厚度一般0—,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碎石土。区内路线高程200—400m,相对高差20—100m。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塌陷、溶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洞、漏斗、落水洞及地下河等岩溶现象中等,且不均匀,含中等岩溶水。桥梁地基、路基稳定性较好、隧道围岩整体性一般、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区内路线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一般。4、水文、气象本项目所经地域属长江水系范围,经洞庭湖上溯为x水水系,再上溯分属武水或辰水水系。主要河流有xx江和x江。根据含水介质性质,地下水赋存状态、运移特征,区内地下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项目区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浅变质碎屑岩裂隙水水质较好,属无侵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本工程所经区域属温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区内极端最低气温-℃,℃,。-,雨季多集中于4-8月份,全年有霜期80-90天。四、工程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项目技术指标备注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Ⅰ、本工程的主要特点1、本标段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复杂,边坡高耸、地势险峻,路基挖石方量较大,保证深路堑边坡稳定,成型好,高填方路堤不下沉,施工技术要求高。2、路基深路堑开挖大多集中在桥梁两头,石方爆破对桥梁施工有一定的干扰。3、桥涵结构物较多,应重视台背回填施工质量的控制,消除不均匀沉降隐患,防止桥头跳车。4、雨季集中(4-8月份),应注意做好路基施工的临时排水;跨两个冬季,要做好冬季施工保护措施。5、保证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加强施工环保控制。6、本工程有一长xm的连拱隧道,详细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法见重点及难点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隧道Ⅳ、Ⅴ级软弱围岩占有一定比例,施工中要防止坍方,安全、优质、按期建成。六、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