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让更多的人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就业率下降、,因此,目前高等教育应审时度势,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多样化、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模式,,高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领导者和学术研究者,,大学生的数量显著增加,良莠不齐,学习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体育教学最直接的影响是体育场地设施短缺、教学环境更加复杂,教学时数减少,教学人数增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强度加大,风险性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教师的工作热情都急剧下降,、,学校为了长足发展,在教育经费有限的前提下,把工作重心放在抢夺生源、新校区建设、科研项目申报、博硕士点申报、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2]表明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体育场地有28741个,,但由于学生基数大,人均体育场地较少,与美国、,体育场地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3]简称《纲要》,要求大一、大二开设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的体育课程,,有291的高校开设14周,436的高校开设16周,,极易受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在体育场地短缺、教师数量有限、排课时段受限制的条件下体育课一般是上午三、四节,下午一、二节或三、四节,多数学校采取减少教学时数、增加教学人数、增加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方法来缓解压力.《纲要》[3],138的高校教学班人数是30人,645的高校是30~40人,175的高校是40~50人,有42的高校甚至达到了50人以上,这种做法无疑确实缓解了排课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保证了学校教学的稳定有序开展,但是教学质量依靠什么来保证呢?,很多大学生戏称毕业就等于失业,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大多数人对学习都提不起兴趣,觉得什么都无所谓,,有的学生选课是为了获得高分数,有的是因为教师好说话容易过,还有的是因为项目本身很舒服,,,上课的目的就是拿学分,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思想比较普遍,只要不被老师挂科就万事大吉,,对于体育锻炼的功能和利益相关性认识不足,上课时自然就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偷懒的绝不卖力,运动量稍大点就叫苦连天,殊不知任何体育项目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负荷刺激机体,增强体质的功能根本无法实现,,,教师的授课任务大幅度增加,工作量和强度成倍增长,许多体育教师每周的课时量高达18~22学时,还要负责学生的早操、,体育项目自身的高对抗性导致体育教学的高风险性,学生人数的增加无疑加大了体育课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体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都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近年来的学生评教制度尚存弊端,而学生的需求又多样化和复杂化,部分学生因为教师严格要求就给教师差评,而一些不负责任善于讨好学生的教师则能获得较高评价,,、考核、职位竞争方面的巨大优势,导致很多教师将大部分业余时间和精力花在跑项目、跑课题上面,教学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被口号化和形式化,部分教师对待教学存在应付了事的倾向,教师教改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