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调查论文中能“能听懂,不会做”相关调查陆河县方维教育叶林锐【论文摘要】本文在对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能听懂课,不会解题”原因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学习的具体对策。【关键字】听课解题调查分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然而,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对学生反映的“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开始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能听懂课,不会解题”原因的调查问卷,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5%,按要求答题率为100%,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高。二、主要原因及分析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括号内打“丿”、“X”。其内容涉及到教师、学生及其他三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初步了解了造成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教师方面调查表明: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调查显示,有38%的同学认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3•老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及时,这是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4•老师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有38%的学生反应老师在课后辅导上做得不够,作业检查不落实,课外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学。调查显示,47%的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部分学生说:“有的老师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根本不进教室辅导我们的学习,上课后就走了;上课时总是说我们考学没有多大的希望,挫伤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问题是应该引起重视和深思的。&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热爱,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有3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学生说:“部分老师偏心严重,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兴趣和课后的学习情绪/。学生方面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调查表明:有48%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有时老师讲课也不生动,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只好找本课外书籍来消磨时间。”64%的学生反映有这种现象。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