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柳体楷书点画与结构的渊源初探.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柳体楷书点画与结构的渊源初探.docx

上传人:yzhluyin9 2019/8/12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柳体楷书点画与结构的渊源初探.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柳体楷书点画与结构的渊源初探柳体楷书点画与结构的渊源初探梁东辰序言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生于公元778年,逝于公元865年,享年88岁。刘公权侍书于唐穆宗以下3位皇帝,一生中经历了唐朝9个皇帝。并遗留下“心正则笔正”千古不移的真言。柳体书法是中国古代四大楷书书体之一,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柳体字享有崇高的地位。千百年以来,学****柳体字和研究柳体字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写得好的人,但真正能够得其柳体真髓的人,恐怕聊无一人,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就在于所有研****柳体书法的人,都没有弄明白柳体书法的笔画与结体原理源于何处,因此学****柳体书法只能是模仿其笔画结构特点,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以下,笔者就以自己粗浅的知识,对柳公权书法艺术特点的形成原理,进行粗浅的分析。一、博学多识是柳公权书法艺术形成的主要条件大唐王朝二百多年,通过殿试,共产生了二百多位科举状元,虽然这些状元多出于王公贵族家庭,但是,封建的科举考试,毕竟也要选拔出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出仕***,为大唐王朝的政权服务。柳公权就是这二百多个状元之一。封建王朝选拔官吏,一要文章好,二要书法好,更何况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就对书法十分重视,这种传统,毫无疑问的要影响到李世民以后的历代君王。柳公权一生虽然没有做过宰相,但是他在三个皇帝身边做过侍书近臣,临终之时,官至太子少保。柳的文章做得好,对诗的水平也很高。有一次,他随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下发,现在二月就把春衣发放完毕。”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将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做首诗向我祝贺。”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了好大一会儿。柳公权一生官虽至二、三品,但不论从自家的出身,还是最后做皇帝的近臣,主要还是研究学问和书法,儒佛道的学说和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封建士大夫的必修课。莫道正统的儒家学说,仅大乘佛教的《金刚经》,柳公权就不知抄写了多少遍。现存于世的柳公权小楷《金刚经》拓片,成为历代喜爱柳体书法之人的楷模。柳公权热爱书法,自然对唐代以前和本朝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研究,更何况天下的珍宝多集于王宫,柳公权生活于唐王朝的后期,自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穆宗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大唐帝国书法珍品不计其数,这些珍品多存于皇宫之中,供帝王们御览,作为帝王的近臣,尤其是从事于专职书写工作的近臣,柳公权毫无疑义的览尽天下的墨宝。从一般意义上讲,这是柳公权书法艺术成就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代宗师的柳公权,他还必然是一个勤学苦练、博采百家之长的大师。二、柳体书法斗形点成因探讨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学****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一段时间甚至对这两个碑的拓片复印件残缺部分内容进行修补,并把这些经过复印放大的玄秘塔碑的拓片复印件,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面。闲暇之余对它进行揣摩。柳体书法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点画,都是古代量谷物的斗形。由于古代的计量谷物的斗,一般都是上大而下小,而汉字的点,也会随着点所在位置的变动而有所变化。不管是横画、竖画、横竖折、以及撇捺的各种变化,我们都能看到斗形点的痕迹,特别是柳公权楷书中的坐车旁最底下那一横笔就是一个典型的扁斗。柳体字极其独特的斗形点,源于何处,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唐以前的魏碑体书法中找到痕迹,但是,魏碑体书法作品中,从现有可以看到的作品中,绝难看到这种极为标准的斗形点。在这里,我要从另一条思路来探索分析柳体斗形点的起源。颜真卿在谈到书写汉字的笔画时,曾说过“折股杈何如屋漏痕”,意思是说,字写得刚健有力不如写得自然随意,如同折断的干树杈不如屋顶上雨水渗下的痕迹自然一样。在这里,颜真卿强调的是用笔的自然性,但是,不论颜真卿如何强调用笔的自然随意,汉字从隶书开始,已由圆折变为方折,加之魏碑体对唐初书法的影响,楷书到了唐代,就变成几乎绝对方正的字体。颜体字的大气与字体的方正截然难分,字的点画分布在一个方框内基本是均匀的。柳公权的书法在广泛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其中毫无疑问的要从颜体书法中吸取营养成分,但是,柳体字的代表作《神策军碑》与《玄秘塔碑》的点画却不像屋漏痕那样的自然,而是刻意追求的结果。柳体字点画折笔棱角十分鲜明,结体呈内紧外松的局面,这显然与大唐以来形成的书法艺术趋势不相吻合。如果把大唐三大楷书一一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以说,欧阳询结体谨严,颜真卿大气磅礴,而柳公权就显得刚健有力,欧体用笔以隶书为重,颜体用笔更显篆书笔意,那么柳公权的雄健笔锋则应渊源于魏碑体书法了,从书法的发展看来,这样说不无道理。但是,是否还有第二种渊源呢?这正是本文要进行的探讨。《易经》乾卦篆词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柳公权生活于大唐王朝的后期阶段,此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