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纸媒何以直面数字化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和以手机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第五媒体迅速崛起,人类的信息传播开始步入数字网络时代。新媒体凭借数字技术的实时性、无边界性、互动性、整合性等优势正在改变和更新着人们传统的沟通方式,形成了对纸媒的强大围攻之势,甚至有人预言纸媒或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向消亡。①
从当前媒介发展的实践看,所谓的“消亡论”虽不足信,但无疑给纸媒敲响了警钟。面对数字化的挑战,纸媒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持久地站得稳、站得住,必须要知己知彼,弄清自身与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进而以改革创新精神扬长避短,实施错位竞争战略,切实肩负起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领军者的重任。
在海量过滤中巩固权威地位
现代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技术的变革使世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大量信息如汹涌的潮水扑面而来。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人们不仅能够立刻知晓,而且可以即时读到文字、看到图片、听到声音。甚至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每个人就不仅可以成为海量信息的阅读者,还可以成为海量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人。新闻信息源结构与传播主体的这种变化,促使信息爆炸成为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表征。
但是,正如物质生产的匮乏与过剩都会带来经济困境一样,信息的海量扩张不能单纯地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福音,也可能会使人类陷入精神的困境②。面对日益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如何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超市,如何准确地甄别新闻的真假面目?面对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引发的非理性情绪蔓延扩散,如何有效地引导社会舆情,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诸如此类的系列矛盾,都是当前新闻传播事业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的问题。
与网络等新媒体相比,纸媒发布消息的时间相对滞后、空间受到限制,但由于它不像网络那样可以自由出入,而是建立了严格的把关制度,在受众中有着高度的公信力和认可度,因而可以发挥后发制人的优势。网络等新媒体的信息发布速度快,往往来不及仔细核实与考量,真真假假难以避免,特别是受其“个人编发、公众视听、受众评论、集体交流”传播方式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不少信息在迅速传播的同时被不断地发酵、放大和变形。当人们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获得真假难辨的信息时,总是希望通过其他渠道进一步证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哪里发出的声音最有力量、最具权威?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之外,长期以来得以依赖与信任的纸媒便是首选。因此,以此为切入点,纸媒要善于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特征,以坚定的职业操守和崇高的内在品格,帮助、引导公众选择和甄别海量信息,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自身的权威地位。
要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比时效性更重要的原则。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新闻永恒的力量源泉,也是纸媒的生命活力。凡新闻事件都要把好源头关,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的看法和意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不夸大、不掩盖事实真相。切忌跟风炒作,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和眼球经济导致新闻报道失实,因为虚假新闻既践踏了事实,又嘲弄了公众的信念,即使能一时蒙蔽公众,最终仍将受到惩罚。
要勇担当下社会“信息大篷车”强大引擎的重任。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供应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因而迫切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精确、细致的引导。纸媒应着眼于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充分